趙頊神采一下子就變了。
奸謀似正,詐辭似忠,疑似之際,不成不早辨也。”
取誥敕直付合門,催促司馬光受職。
“至於理工之學,辯證之道,邃密純三論,情為理先的思慮,更是綜纈前人,卻自成新論。不誇大地說,已經具有開宗立派的資格。”
司馬光上奏:“臣昨論張方平參政,不協眾望,其言既不敷采,統統新命,臣未敢祗受。”
誥敕下到通進銀台司,呂公著以為趙頊又在亂來了,台諫勸君王是正道,如何能說撤就撤,具奏封駁。
王雱恥笑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當年父親從落卷中將之汲引出來,蘇明潤方中得探花,卻何必又在揭封以後,建議官家將之降等?一番大好情麵的機遇,卻叫父親白白放過。”
公著力請解聘,許之,它日,又謂公著曰:‘光方直,如迂闊何?’
王安石卻不覺得意:“的確是大出為父料想,十四歲的探花郎,六年之間,每以事功立品。所曆之處,政通人和;統統更張,不畏時俗。一身任之,竟然是我輩中人。”
司馬光拱手道:“陛下,事體殊大,彈劾方平的奏章,現在就在臣袖中,還請明示。”
王安石點頭:“雱兒,你的確是聰明之輩,但是才高負氣,失卻了胸懷。”
“溫成皇後乳母賈氏,賈昌朝與之保持,謂之‘姑姑’。吳春卿欲得實在而不成,有近侍對仁宗言道:‘台諫言事,真真相半,如賈姑姑事,豈有是哉?’仁宗沉默很久,乃曰:‘賈氏實曾薦昌朝。’”
王雱卻比較復甦,點頭道:“不然,此子與張方平,趙抃,薛向一起。其兄蘇洵,宗侄蘇軾蘇轍,與歐陽修富弼過往甚密。本身也頗受韓琦看重。此番進京,自有張趙二人關照,說不定人家珍惜羽毛,還不見得奇怪父親這點人望呢。”
王安石看了王雱一眼:“蘇明潤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第四百七十二章進京
然千官百職,豈儘煩帝王辨之乎?
王安石哈哈大笑:“老蘇當年給歐陽學士保舉大小蘇,信中言其族有自能脫穎者,不勞提攜,蓋明潤也!何勞老夫作為?”
趙頊又問:“阿附宰相,與阿附人主,孰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