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建議[第3頁/共4頁]

“再加上瀘州等諸蠻,合計精兵,可得萬五。現在西南安寧,無需這麼多兵力,大能夠用之於西北。”

韓琦,富弼也對趙曙說道:“陛下,臣亦承認此議。”

趙曙點頭,終究下定決計:“如能不刺陝勇,解得此厄,朕何吝一道聖旨!”

趙曙剛剛纔感覺鬆了一口氣,現在又氣緊了,愁悶道:“卻又是為何?”

“從西南至西北,轉徙三千裡,沿途擾動,四境不安,此所謂未戰先亂,智者不取。“

蘇油躬身道:“官家,大諫,相公和樞密說得對,現在乃是濟急,隻需官家體恤他們的功績和忠勤,予以呼應的嘉獎就行了。”

蘇油慌了,從速躬身:“呃,陛下,臣才隻說了一半……”

“至於第三條,也有處理體例,隻要陛下同意二林部改土歸流,按宋律交征稅賦,便可在宋境行商的話,兩年以內,囤安控鶴二軍,能夠不勞朝廷糧秣,隻由川峽四路轉運司賣力調配,由二林部和江陽城賣力軍需便可!”

“西南兵力,幾近皆是夷人,減少其地善戰夷人的數量,所留者皆力耕之民。於西南穩定,大有裨益。這是第七樁好處。”

“官家新極,西南就景附,如此必定聲望大盛,震懾西北。這是第三樁好處。”

“七利可圖,而不見害,臣以其事可為。”

統統人都感覺這是一個不錯的計劃,但是司馬光又跳出來反對:“陛下!此舉不當!”

“兩軍在西南就食,糧秣充沛,資財充盈,過慣了好日子。西邊窮磨難當,一日供餉不及,便能夠生變。此為其三。”

“二林精鐵,兵器,今後能夠直入汴梁,得充邊軍。這是第五樁好處。”

“大諫言兩軍冇有軍紀軍規,殊不知兩軍軍法,較大宋禁軍尤其嚴格,條令細化到兵器保養,身材潔淨,乃至鋪床疊被,都有軌製。”

趙曙頓時來了精力:“哦?說說看!”

蘇油躬身道:“是,我聽司馬大諫和宰執樞密之間,爭議首要集合在陝西兵力不敷,軍士不強,而民力已困是吧?”

“陝西得勁卒萬五彌補,可緩捉襟見肘之勢。這是第四樁好處。”

“並且二軍所賴者,經年習戰,武備鋒利,一樣不弱與夏人。”

”兵以土著,習陣勢,明氣候為上,此為其五。”

蘇油笑道:“之前我說過,這隻是一次烈度相對較小的戰役,二林部本身以騾馬貿易起家,控鶴軍和囤安軍,均為騎馬步兵,以是可與西夏騎軍相抗。”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