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腳下到泰山之巔承平頂,沿禦道行走,約莫得有近二十裡的路程,登山又比走平路難的多,腳程快的也得一個時候擺佈。是以,玄月初八下午便有很多人開端登山,這些人中大多是那些武功平淡的大族後輩和他們的保護。
世人又行了一程,跨過一個書有“高山流水”的亭子,便見側火線一麵崚嶒的絕壁,絕壁之上,是一道泉水彙成的瀑布,玉龍直下,泄入山溝,一汪碧水,幾近平漫至山道。碧水當中,一塊光滑的大石坪凸起水麵,石坪之上,刻有“源遠流長”四個隸書大字。
上山的前半程路段,坡度較緩,世人邊走邊看,行的極其輕鬆,門路之上的行人大略也是如此,以是時不時的會聽到有人對這些景觀的點評之語。隻是,本日上山的以武人和自誇讀過書的公子哥居多,都是一瓶不滿半瓶閒逛的程度,說出來的話多有穿鑿附會、粗鄙不文的好笑之語,倒也為世人增加了很多興趣。
“但是——上天真能庇佑大宋國運昌隆流長麼?”剛行幾步,中年儒生又轉頭對身後的幾個年青人問道。語氣較著的反問,幾個年青人當即立足受教。
中年儒生搖點頭:“明教結社事魔,朝庭該當明令打消,然後教養萬民,以正綱常。萬民棄之,明教自滅,何必由著神霄宮借滅魔之名,爭道統之實。哈哈,自夫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乃至於今,天下一君,中國一教,無他道也!神霄宮此舉,卻也是枉吃力量。”
“嗬嗬,此人名叫石賢,泰山書院院主,當今儒學泰鬥,天下士子之表率,徂徠石家,百年望族,弟子門人遍及天下,你說他敢不敢說如許的話?老夫前些年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時,便是受了石家之邀,到泰山書院,指導書院弟子的禦射之藝。”
“本日神霄宮攜朝庭名義,聘請天下豪族誌士,意欲肅除明教,其言明教‘結社事魔、蠹國害民’,然神霄宮‘淫祠浮民、廢禮棄樂’又何嘗於國無益?”
兩撥人算是見禮結束,那中年儒生便持續前行,楊帆等人則綴在前麵。
泰宗秀維嶽,崔崒刺雲天——泰山海拔一千五百多米,巍峨漂亮,作為五嶽之,自秦以來多位天子來此封禪。泰山也是玄門名山,鐘靈毓秀,碧霞元君的道場便在此處,前來進香許願的人長年絡繹不斷。神霄宮作為此時玄門首要流派,將會場設在此處,也是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