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二章 戰和[第3頁/共4頁]

唐恪體味李綱脾氣,也不憤怒,卻持續勸道:“這事理為兄天然曉得。可這朝政這些年裡被蔡京、王黼等天災害已深。伯紀所言君臣同心、士民合力便可守住都城,打退金軍,固然是究竟,可現在朝野,要做到這點何其難也?唉!如果能先用和談讓金軍退去,陛下另有我等便有了重振朝綱的時候,當時金人若再來攻,滿朝高低自是同仇敵愾,不給金人任何機遇。”

“找人問計!”李綱揮揮手道,“有人用自家的錢修了那麼多的城防工程,自是早推測會有明天。現在他還留在京中,未曾逃離,必定是有退敵之策,你說我該不該去問問他?”

趙桓有些不耐煩,擺手道:“李愛卿儘管利用東京留守之事,朕的行動,由朕自定。”

眾臣一陣吵嚷,張邦昌大聲道:“陛下,不能再躊躇了。這些天裡我等也檢察了都城的兵備。憑我們京中不敷兩萬的禁軍,難言能夠抵擋得住金人的攻城。唯今之計,應儘快派出使者與金談判,儘量製止兵器相見。”

李綱雖覺唐恪說得有些事理,但如此脆弱的戰略還是讓他非常憋屈,他長歎一聲,道:“你們這些人總喜好玩心機、圖長遠,鄙人可冇有那份閒心!算了,你們走你們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張邦昌天然曉得李綱是在諷刺他,李綱話間剛落,他便厲聲問道:“莫非滿朝隻要你李右丞能為陛下分憂?你說得倒好聽,莫非你能帶兵禦敵?”

李綱一聽差點便噴出一口血來,其他大臣也禁不住驚呼禁止。此時不管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起碼有一點是達成共鳴的,那便是天子千萬不能離京,不然不管是守城還是媾和,都要打上極大的扣頭。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趙桓彷彿從李綱身上看到了一些但願,接著問道:“何人能帶兵死守都城?”

趙佶見終究有人敢出來攬責,大聲讚道:“好!自本日起,朕命李綱為東京留守,賦其財權、民權及變更汴京一應軍隊之兵權。李愛卿現在便能夠上任,待朕略加清算,先到西京暫避一時。朕但願各位臣工務必戮力同心,幫手李愛卿保衛都城。”

趙桓忙站起翻開戰報,然後寂然坐下:“金兵打到了陳橋驛,不出三日便可兵臨汴京。”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