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又東,湧水注之。水自夏水南通於江,謂之湧口。《春秋左氏傳》所謂閻敖遊湧而逸者也。二水之間,謂之夏洲。江水又逕南平郡孱陵縣之樂鄉城北,吳陸抗所築,後王濬攻之,獲吳水軍督陸景於此渚也。
凡此諸水,皆注於洞庭之陂,是乃湘江水,非江川也。
江水右會湘水,所謂江水會者也。江水又東,左得二夏浦,俗謂之西江口。
《地理誌》曰:夏水過郡入江也。舊治安陸,漢高帝六年置,吳乃徙此。城中有《晉征南將軍荊州刺史胡奮碑》。又有平南將軍王世將刻石記征杜曾事。有劉琦墓及廟也。山左即沔水口矣。沔左有卻月城,亦曰偃月壘,戴監軍築,故曲陵縣也。後乃沙羨縣冶也。昔魏將黃祖所守,吳遣董襲、淩統攻而擒之。禰衡亦遇害於此。衡恃才俶儻,肆狂狷於無妄之世,保身不敷,遇非其死,可謂咎悔之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