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龍雀大鐶,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曰: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能夠懷遠,能夠柔逋。如流行草,威服九區。世甚珍之。又鑄銅為大鼓及飛廉、翁仲、銅駝、龍虎,皆以黃金飾之,列於宮殿之前,則今夏州治也。奢延水又東北,與溫泉合,源西北出沙溪,而東南流,注奢延水。奢延水又東,黑水入焉。水出奢延縣黑澗,東南曆沙陵,注奢延水。奢延水又東合交蘭水,水出龜茲縣交蘭穀,東南流,注奢延水。奢延水又東北流,與鏡波水合。水源出南邪山南穀,東北流,注於奢延水。奢延水又東,逕膚施縣,帝原水西北出龜茲縣,東南流,縣因處龜茲降胡著稱。又東南,注奢延水,又東逕膚施縣南。秦昭王三年置,上郡治。漢高祖並三秦,複覺得郡。王莽以漢馬員為增山連率,歸世祖,覺得上郡太守。司馬彪曰:增山者,上郡之彆號也。東入五龍山,《地理誌》曰:縣有五龍山、帝、原水自下亦為通稱也。曆長城東,出於赤翟白翟當中。又有平水,出西北平溪,東南入奢延水。又東,走馬水注之。水出西南長城北,陽周縣故城南橋山。昔二世賜蒙恬死於此。王莽改名上陵畤,山上有黃帝塚故也。帝崩,惟弓劍存焉,故世稱黃帝仙矣。其水東流。昔段熲追羌出橋門,至走馬水,聞羌在奢延澤,即此處也。門即橋山之長城門也。始皇令太子扶蘇與蒙恬築長城,起自臨洮,至於碣石,便是城也。其水東北流,入長城,又東北注奢延水。又東,與白羊水合。其水出於西南白羊溪,巡溪東北,注於奢延水,奢延水又東,入於河。《山海經》曰:生水東流注於河。
又南過上郡高奴縣東。
西河郡,漢武帝元朔四年置,王莽改曰歸新。圁水出上郡白土縣圁穀,東逕其縣南。《地理誌》曰:圁水出西,東入河,王莽更曰黃土也。東至長城,與神銜水合。水出縣南神銜山,出峽,東至長城,入於圁。圁水又東,逕鴻門縣,縣故鴻門亭。《地理民風記》曰:圁陰縣西五十裡有鴻門亭、天封苑、火井廟,火從地中出。圁水又東,梁水注之,水出西北梁穀,東南流,注圁水。又東,逕圁陰縣北,漢惠帝五年立,王莽改曰方陰矣。又東,桑穀水注之,水出西北桑溪,東南流入於圁。圁水又東,逕圁陰縣南,東流注於河。河水又東,端水入焉。水西出號山。《山海經》曰:其木多漆椶,其草多芎窮,是多汵石,端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河水又南,諸次之水入焉。水出上郡諸次山。《山海經》曰:諸次之山,諸次之水出焉。是山多木,無草,鳥獸莫居,是多眾蛇。其水東逕榆林塞,世又謂之榆林山,即《漢書》所謂榆溪舊塞者也。自溪西去,悉榆柳之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