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條支乘水西行,可百餘日,剋日所入也。或河水所通西海矣。故《涼土異物誌》曰:蔥嶺之水,分流東西,西入大海,東為河源。《禹記》所雲崑崙者焉。張騫使大宛而窮河源,謂極於此而不達於崑崙者也。河水自蔥嶺分源,東逕伽含羅國。
南去莎車五百六十裡,有市列,西當大月氏、大宛、康居道。釋氏《西域記》曰:國有佛浴床,赤真檀木作之,方四尺。王於宮中扶養。漢永平十八年,耿恭以戊己校尉,為匈奴左鹿蠡王所逼,恭以此城側澗傍水,自金蒲搬家此城。匈奴又來攻之,壅絕澗水。恭於城中穿井,深一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馬糞汁飲之。恭乃仰天歎曰:昔貳師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之。有頃,水泉奔出,眾稱萬歲。乃揚水以示之,虜覺得神,遂即引去。後車師叛,與匈奴攻恭。食儘貧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
漢使侍郎鄭吉並護北道,故號都護,都護之起,自吉置也。其水又東南注大河。
川流所積,潭水斯漲,溢而為海。《史記》曰:焉耆遠洋,多魚鳥,東北隔大山,與車師接。敦薨之水,自海西逕慰犁國。國治尉犁城,西去都護治所三百裡,北去焉耆百裡。其水又西出沙山鐵關穀。又西南流,逕連城彆注,裂覺得田。桑弘羊曰:臣愚覺得連城以西,可遣屯田,以威西國。即此處也。其水又屈而南,逕渠犁國西。故《史記》曰:西有大河。即斯水也。又東南流,逕渠犁國南。治渠犁城,西北去烏壘三百三十裡。漢武帝通西域,屯渠犁,即此處也。南與精絕接,東北與尉犁接,又南流注於河。《山海經》曰:敦薨之水,西流注於泑澤。蓋亂河道,自西南注也。河水又東,逕墨山國南,治墨山城,西至尉犁二百四十裡。
又東入塞,過敦煌、酒泉、張掖郡南。
羌遙呼曰:我範羌也。城中皆稱萬歲,開門相持涕零,另有二十六人,衣履穿決,描述乾枯,相依而還。枝河又東逕莎車國南,治莎車城,西南去蒲犁七百四十裡。
釋氏《西域記》曰:有國名伽舍羅逝,此國狹小,而總萬國之要道無不由。城南有水,東北流出羅逝西山,山即蔥嶺也。逕岐沙穀,出穀分為二水。一水東流,逕無雷國北,治盧城。其俗與西夜子條約。又東流逕依耐國北,去無雷五百四十裡,俗同子合。又東逕蒲犁國北,治蒲犁合,北去疏勒五百五十裡,俗與子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