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曰: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出於崑崙之東北隅,實惟河源者也。二源俱道,西源東流分為二水,左水西南流,出於焉耆之西,逕流焉耆之野,屈而東南流,注於敦薨之渚。右水東南流,又分為二,擺佈焉耆之國,城居四水當中,在河水之洲,治員渠城,西去烏壘四百裡,南會兩水,同注敦薨之浦。東源東南流,分為二水,澗瀾雙引,洪湍濬發,俱東南流,逕出焉耆之東,導於危須國西。國治危須城,西去焉耆百裡。又東南流,注於敦薨之數。

大河又東,左會敦薨之水。其水出焉耆之北敦薨之山,在匈奴之西,烏孫之東。

河水又東,逕皮山國北,治皮山城,西北去莎車三百八十裡。

釋氏《西域記》曰:屈茨北二百裡有山,夜則火光,晝日但煙。人取此山石炭,治此山鐵,恒充三十六國用。故郭義恭《廣誌》雲:龜茲能鑄冶。其水南流逕赤沙山。釋氏《西域記》曰:國北四十裡,山上有寺,名雀離,大清淨。又出山東南流,枝水右派焉。又東南,水流三分,右二水俱東南流,注北河。東川水出龜茲東北,赤沙積梨南流。枝水右出,西南入龜茲城,音屈茨也,故延城矣。西去姑墨六百七十裡。川水又東南流,逕於輪台之東也。昔漢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於此。搜粟都尉桑弘羊奏言:故輪台以東,地廣,饒水草,可溉田五千頃以上。

漢使侍郎鄭吉並護北道,故號都護,都護之起,自吉置也。其水又東南注大河。

又南入蔥嶺山,又從蔥嶺出而東北流,河水重源有三,非惟二也。一源西出捐毒之國,蔥嶺之上,西去休循二百餘裡,皆故塞種也。南屬蔥嶺,高千裡。《西河舊事》曰:蔥嶺在敦煌西八千裡,其山高大,上生蔥,故曰蔥嶺也。河源潛發其嶺,分為二水:一水西逕休循國南,在蔥嶺西。郭義恭《廣誌》曰:休循國,居蔥嶺,其山多大蔥。又逕難兜國北,北接休循,西南去罽賓國三百四十裡。河水又西逕罽賓國北。月氏之破,西君大夏,塞王南君罽賓。治循鮮城。地盤平和,無所不有。金銀珍寶,異畜奇物,逾於中夏大國也。山險有大頭痛小頭痛之山,赤土身熱之阪,人畜同然。河水又西逕月氏國南,治監氏城,其俗與安眠同。匈奴冒頓單於破月氏,殺其王,以頭為飲器,國遂分。遠過大宛,西居大夏為大月氏。其他小眾不能去者,共保南山羌中,號小月氏。故有大月氏、小月氏之名也。又西逕安眠國南,城臨媯水處所數千裡,最大國也。有商賈車船行旁國,畫革旁行,為書記也。河水與蜺羅跂禘水同注雷翥海。釋氏《西域記》曰:蜺羅跂禘,出阿耨達山之北,西逕於闐國。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