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漳又東,分為二水,左出為向氏口,瀆水自此決出也。
按《地理誌》,魏郡之屬縣也。漳水於此有涉河之稱,蓋名因地變也。
即於此處也。王莽改名桓隧矣。白馬河注之。水上承虖池,東逕樂鄉縣北,饒陽縣南,又東南逕武邑郡北,而東入衡水,謂之交津口。衡漳又東,逕武邑縣故城北,王莽之順桓也。晉武帝封子於縣,覺得王國,後分武邑,武隧、觀津為武邑郡,治此。
又東入衡水。
從陂北出,東北分為二。一川北逕弓高城西,而北注柏梁溠。一川東逕弓高城南,又東北,楊津溝水出焉。左瀆北入衡漳,謂之桑社口。
衡水東逕阜城縣故城北,勝利縣故城南,河間郡治,《地理誌》曰,故趙也。
又東北至勝利陵縣,彆出北。
衡漳又東逕建成縣故城南。按《地理誌》,故屬渤海郡。褚先生曰:漢宣帝五鳳三年,封丞相黃霸為侯國也。成平縣故城在北,漢武帝元朔三年,封河間獻王子劉禮為侯國,王莽之澤亭也。城南北相直。衡漳又東,右會楊津溝水,水自澤東逕阜城南。《地理誌》,渤海有阜城縣,王莽改名吾城者,非《經》所謂阜城也。建武十五年,世祖更封大司馬王梁為侯國。楊津溝水又東北,逕建成縣左,入衡水,謂之楊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