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東北,過浮陽縣西。
又東北,過濊邑北。
其略言:崇高不尚節,畝壟之夫,而箕踞遺類,研密失時,婢妾其性,媚世求顯,盜竊銀艾,鄙辱天官,《易》譏負乘,誠高之謂。臣不堪鬼言,謹因千裡驛聞,付高上之,便西北去三十裡,車馬皆滅,不複見。秉等皆伏地物故。高以狀聞,詔下還冀西河田宅,老婆焉,兼為差代,以旌幽中之訟。漢桓帝建和二年改清河為甘陵王國,以王妖言徙,其年立甘陵郡,治此焉。
蕩水
又東過修縣南,又東北過東光縣西。
清河又東北流,逕棗強縣故城東。《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雲:漢武帝元朔三年,封廣川惠王子晏為侯國也。應劭《地理民風記》曰:東武城西北五十裡,有棗強城,故縣也。
又東屈而北出,又東轉,逕苑鄉故城南,又東南,逕高城縣故城南,與枝瀆合。瀆上承無棣溝,南逕樂陵郡西,又東南,逕千童縣故城東。《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曰:故重也,一作千鐘。漢武帝元朔四年,封河間獻王子劉陰為侯國。應劭曰:漢靈帝改曰饒安也。魏滄州治。枝瀆又南東屈,東北注無棣溝。
無棣溝又東北,逕一故城北,世謂之功城也。又東北,逕鹽山東北入海。《春秋·僖公四年》,齊、楚之盟於召陵也,管仲曰:昔召康公錫命先君太公履,北至於無棣。蓋四履之所也。京相璠曰:舊說無棣在遼西孤竹縣。二說整齊,未知所定。然管仲以責楚,無棣在此,方之為近。既世傳以久,且以聞見書之。清河又東北,逕南皮縣故城西。《十三州誌》曰:章武有北皮亭,故此曰南皮也。王莽之迎河亭。《史記·惠景侯者年表》雲:漢文帝後七年中,封孝文後兄子彭祖為侯國。建安中,魏武擒袁譚於此城也。
洹水自鄴,東逕安陽縣故城北。徐廣《晉紀》曰:石遵自李城北入,斬張豺於安陽,是也。《魏地盤記》曰:鄴城南四十裡,有安陽城,城北有洹水東流者也。
又東北,過窮河邑南。
又東北過東武城縣西。
清河又北,逕北皮城東,左會滹沱彆河故瀆,謂之合口,故謂之合城也。
蕩水又東,與長沙溝水合,其水導源黑山北穀。東流逕晉鄙故壘北,謂之晉鄙城,名之為魏將城。昔魏公子無忌矯奪晉鄙軍因而處,故班叔皮《遊居賦》曰:過蕩陰而吊晉鄙,責公子之不臣者也。其水又東,謂之宜師溝。又東,逕蕩陰縣南,又東,逕枉人山東北至內黃縣,右入蕩水,亦謂之黃雀溝。是水,秋夏則泛,春冬則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