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過內黃縣南為白溝。

淇水又東出山,分為二水,水會立石堰,遏水以沃白溝,左為菀水,右則淇水。自元甫城東南,逕朝歌縣北。《竹書編年》,晉定公二十八年,淇絕於舊衛,即此也。淇水又東,右合根源水。水有二源,一水出朝歌城西北,東南流。白叟晨將渡水,而沉吟難濟。紂問其故,擺佈曰:老者髓不實,故畏寒也。紂乃於此斮脛而視髓也。其水南流東屈,逕朝歌城南。《晉書隧道記》曰:本沫邑地。

淇水

淇水又東北流,謂之白溝,逕雍榆城南。《春秋·襄公二十三年》,叔孫豹救晉,次於雍榆者也。淇水又北逕其城東,東北逕同山東,又東北逕帝嚳塚西,世謂之頓邱台,非也。《皇覽》曰:帝嚳塚在東郡濮陽、頓丘城南台陰野中者也。

沁水於縣南水積為陂,通結數湖,有朱溝水注之。其水上承沁水於沁水縣西北,自方口東南流,奉溝水右出焉。又東南流,右泄為沙溝水也。其水又東南,於野王城西,枝渠左出焉,以周城溉,東逕野王城南,又屈逕其城東,而北注沁水。朱溝自枝渠東南,逕州城南,又東逕懷城南,又東逕殷城北。郭緣生《述征記》曰:河之北岸,河內懷縣有殷城。或謂楚、漢之際,殷王卬治之,非也。餘按《竹書編年》雲:秦師伐鄭,次於懷,城殷,便是城也。但是殷之為名久矣,知非從卬始。昔劉琨以郭默為殷州刺史,督緣河諸軍事,治此。朱溝水又東南注於湖。湖水又右納沙溝水。水分朱溝南派,東南逕安昌城西。漢成帝河平四年,封丞相張禹為侯國。今城之東南有古塚,時人謂之張禹墓。餘按《漢書》禹,河內軹人,徙家蓮芍。鴻嘉元年,禹以老乞骸,自治塚塋,起祠堂於平陵之肥牛亭,近延陵,奏請之,詔為徙亭。哀帝建平二年薨,遂葬於彼。此則非也。沙溝水又東,逕隰城北,《春秋·僖公二十五年》,取太叔於溫,殺之於隰城,是也。京相璠曰:在懷縣西南。又逕殷城西,東南流入於陂。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