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南過冠爵津。
王莽之示縣也。又西逕京陵縣故城北,王莽改名曰致城矣。於春秋為九原之地也。
又南,洞渦水從東來注之。
又南入河東界,又南過永安縣西。
《汲郡古文》,晉武公滅荀,以賜大夫原氏也。古水又西南入於汾。汾水又西南,逕長修縣故城南,漢高帝十一年,覺得侯國,封杜恬也。有修水出縣南,而西南流入於汾。汾水又西逕清原城北,故清陽亭也。城北有清原,晉侯蒐清原作五軍處也。汾水又逕冀亭南。昔臼季使,過冀野,見郤缺耨,其妻饁之,相敬如賓。
夜中,忽有二孺子入,跪曰:管涔王使小臣奉謁趙天子,獻劍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燭視之,劍長二尺,光芒非常,背有銘曰:神劍服禦除眾毒。曜遂服之,劍隨時變成五色也。後曜遂為胡王矣。汾水又南,與東、西溫溪合,水出擺佈近溪,聲流翼注。水上雜樹交陰,雲垂煙接。自是水流潭漲,波襄轉泛。又南逕一城東,憑<土庸>積石,側枕汾水,俗謂之伏戎城。又南出二城間,其城角倚,翼枕汾流,世謂之侯莫乾城,蓋語出戎方,傳呼失實也。汾水又南,逕汾陽縣故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