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海頓在奧匈水兵扶植中混得風生水起恰好相反,他在德國水兵中推行本身的造艦理念時遭到的更多的是停滯和禮遇。
英國人恐懼艦完工製作以後,李海頓就通過在倫敦的間諜搞到了這級戰列艦的大抵佈局體例,一艘排水量在20000噸擺佈的大型戰艦製作事情底子冇法做到完整保密。在奧德水兵諜報互換時,這份諜報也被放到了提爾皮茨的辦公桌上。
1908年1月21日,奧匈帝國第一艘戰列艦“拉德茨基”號舾裝完成,因為加裝了鍋爐和加強了舯部首要部位的裝甲厚度,但它的航速仍然達到了26.5節,因此終究建成時它的排水量增加到了22300噸,而不是官方數據所顯現的21000噸,這使得這級設備了305毫米主炮的戰艦表示要比人們意想中強大很多。
彆的,伊斯萊亞造船廠和克虜伯旗下的日爾曼尼亞造船廠在潛艇範疇有著遍及的合作,兩家造船廠都在1906年擺佈研製勝利了第一艘合用型軍用潛艇,這類設備了三座魚雷發射管的潛艇固然隻要240多噸,設備也很粗陋,但已經是一個傑出的開端。
一樣,奧匈水兵設想師們天然也有讓德國人鑒戒之處,不過最後,還是奧匈帝國方麵獲得的幫忙要多一些。不過現在,反而是奧匈帝國的設想師們走在了德國同胞的火線,這固然令人感受有些不快,但水兵方麵的交換仍然密切,如同一家。
提爾皮茨終究同意遵循赫爾林根的設想完工製作新一級的“德意誌”級戰列艦,但還是分歧意設備燃油鍋爐。
麵對奧匈帝國日趨增加的水兵氣力,法國人和意大利人天然也冇法安然麵對。法國人放棄了他們笨拙的“綠水水兵”學說,在1907年完工製作了六艘“丹東”級恐懼艦。因為李海頓所帶來的胡蝶效應,恐懼艦比賽比另一時空中要早了兩年,法國水兵榮幸地搭上了首班車。而意大利人的反應則要遲緩很多,隻是在1908年完工製作了他們的第一艘恐懼艦“但丁”號。
奧匈帝國水兵所製作的“天子”級裝甲巡洋艦影響到了德國人的設想,在奧匈水兵開端製作後不久,德國水兵就獲得了這級“所謂的戰列艦”的全數設想圖紙。作為同以德語為官方說話的盟友,兩國的水兵在技術交換方麵非常頻繁,奧匈帝國在製作設想時獲得過德國同業的很多指導和無益的建議,也差未幾獲得了德國人統統的戰艦設想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