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五 薛仁貴(二)[第2頁/共3頁]

王玄策一開口,這事的風雅向就算是定下了,剩下的就是掛帥出兵的事情。

薛仁貴的本領,李恪很清楚,對於薛仁貴能夠平叛,李恪也有絕對的信心,但對於讓薛仁貴掛帥這件事,李恪卻有些躊躇。

李恪對薛仁貴問道:“聽仁貴方纔的意義,但是成心掛帥出征?”

一聲令下,血流成河,萬條性命,到時留於青史之上的名聲必不會好聽,乃至還會落得個屠夫之名,薛仁貴是李恪的親信愛將,已經年已五旬,在這個本該功成名就的年紀叫薛仁貴再背上如此罵名,李恪於心不忍。

李恪看著薛仁貴,道:“著薛仁貴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使持節,實授,營州都督王方翼副之,領河北道並安東都護府兵十萬兵東征,定三韓之患。”

由是,至此,此事終成定論。

李恪笑道:“殺雞焉用牛刀,仁貴是我朝大將軍,戔戔一個新羅亂軍又何必仁貴親身出馬,仁貴如果內心有合用的人,薦於朕就是了。”

薛仁貴一口應道:“恰是,末將在遼東十載,對三韓人也算熟諳,末將請掛帥東征,必不負陛下厚望。”

薛仁貴道:“三韓人狡猾,麵忠厚奸者多,如果待安定三韓後背叛歸服,有待如何,再過十年必將再反,又與本日局麵何異?”

李恪把幾位宰相留下專議此事,明顯就是已經動心了。

薛仁貴在乎的天然不是軍功,他現在在做的就是為君分憂,替李恪完整處理遼東遺禍,至於其他的,他不甚在乎。

李恪尚武,這些個宰相又何嘗不是,這些宰相中大部兼顧上都是有軍功的,他們對待複叛的外族的態度和薛仁貴一樣倔強,隻不過他們和薛仁貴分歧,他們畢竟是宰相,要顧及的事情更多些。

薛仁貴對峙道:“陛下,此去遼東不止是平亂罷了,更要威懾,要鎮撫,非朝中大將不成為之,末將自問在遼東另有幾分威名,故請掛帥,還望陛下恩準。”

以薛仁貴的官位,拜行軍大總管並不奇特,但是李恪的口諭中卻罕見地呈現了“使持節”、“實授”幾個字,這倒是有著其他的意義了。

大殿中,中書令王玄策,門下侍中岑長倩,尚書左仆射劉仁軌,尚書右仆射長孫衝,並幾位掛著同中書門下三品的的重臣相互對視了幾眼,也都能猜到李恪的心機。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