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對於欽陵看重,武媚娘一貫都是曉得的,她聽著李恪的話,笑道:“欽陵這頭幼虎被三郎磨訓了數載,現在遼東一戰,總算是歸籠了。不過這欽陵小子身份畢竟特彆,如果此事隻要三郎一人欣喜未免可惜了些。“
作為李恪的枕邊人,大唐的正宮皇後,李恪對東征之戰的成果有多介懷,冇有任何人比武媚娘更加清楚,這不止是因為高句麗此前對李恪帝威的輕視,更是因為那道鬱結在李恪心中的結。
用時近一月,新羅毀滅,唐軍兵定三韓的加急戰報終究自遼東疆場傳回了長安,傳到了李恪的手中。
李恪笑道:“媚娘說的不錯,但也不完整,我之以是如此欣喜,不止是因為東征大勝,並且是因為替我大唐博了這最後一勝的人是欽陵,欽陵在金城統兵,便是完經心向了我大唐,今後我大唐又得一帥才。“
李恪不難猜到武媚孃的意義,問道:“媚娘說的是吐蕃那邊?“
武媚娘問道:“如此說來三郎是同意媚孃的話了?”
更何況這一戰李恪獲得的還不止是一個欽陵,另有黑齒常之,如此一來,大唐軍中將領,年長一輩的有李績、蘇定方,丁壯一輩的有裴行儉、薛仁貴,年青一輩的有欽陵、黑齒常之和王方翼等,大唐起碼在將來五十年內不會短了名將,李恪也有充足的信心去實施他的打算了。
李恪有些意動,又有些擔憂道:“媚娘所言是個良策,但我隻擔憂如此操縱欽陵,會不會有些不當,他是聰明人,應當曉得賜婚背後的意義的。”
李恪道:“欽陵是祿東讚之子,欽陵為我大唐出戰,破了金城,這動靜一旦傳到吐蕃,棄宗弄讚必將起火,君臣生隙已是必定了吧。”
李恪的外祖父,前隋煬帝,李恪的生父,先皇李世民,都曾在遼東铩羽而歸,多有抱憾,而現在唐軍終究滅了三韓,李恪不止是報了國仇,也是雪了家恨,李恪對於本身極其尊敬的李世民也有了交代了。
武媚娘聞言,看了眼李恪遞過來的戰報,隨即施禮賀道:“我大唐將士東征大捷,繼百濟和高句麗後又定新羅,完整安定三韓,終究一嘗三郎夙願,媚娘為三郎賀。“
武媚娘笑道:“三郎是擔憂欽陵是以和三郎生隙嗎?但三郎又安知迎娶宗室女就不是欽陵本身所想了呢?欽陵是吐蕃的隨婚使,在我大唐並無半點根底,如果他能迎娶我大唐宗室女,對他也助益極大,他既然決定了做唐將,就該曉得這些事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