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承乾卻分歧,李承乾自幼體弱,少年時還生過幾場沉痾,雖不至要了性命,但是以身子骨卻一貫踏實,習武從戎自是不成了,馬倒還能夠騎一騎,隻是以往所騎的也大多是些脾氣和順,善於馬場的隴右馬,烈馬倒是未曾騎過。
李恪自幼為質,北上突厥,在草原待了四載,馬背上的工夫本就不弱,再加上他回朝後拜左武衛大將軍秦叔寶為師,磨礪數載,騎術便更加地精進了,就是與朝中武將相較,也涓滴不弱。
場外站著的東宮衛率見狀,趕緊便要上前救駕,可這青海驄的腳力快如疾風,平凡人又如何攔得住。
李承乾騎於馬背之上,興趣大好,竟不由吟唱起了南朝文宗庾信的這首《楊柳歌》,可見儘情。
趙節得令,恐怕李承乾性命有憂,不敢再有半分擔擱,趕緊命衛率中擅射之人持弓射達成海驄。
李承乾恰是對勁,馬也騎得更加地快了,好像旋風般在馬場中飛奔,手中的馬鞭也如雨點般落在了青海驄的馬臀之上。
“此馬甚烈,野性未馴,太子千萬謹慎。”馬奴牽馬來後,又對李承乾叮囑道。
青海驄本就奔地極快,驀地停下後也將李承乾甩地極遠,李承乾被高高拋下後落在了地上,右腿著地,重重地砸在了場邊栓馬的石樁上,竟將健壯的石樁都砸作了兩半。
說著,一夾馬腹,輕揚馬鞭,便策馬而出。
李承乾從趙節的手中接過遞來的馬鞭,對“懂事”的趙節笑道:“將軍且看本宮逞威。”
“諾。”
馬奴無法,隻得上前牽過了那匹青海驄,把馬韁交到了李承乾的手中。
跨下的馬俄然發瘋,實在叫李承乾始料未及,李承乾也是知馬之人,倒也不至全然無措,趕緊緊緊地攥停止中的馬韁,想要將馬勒停。
這匹青海驄乃吐穀渾去歲末上貢於大唐,合計六匹,太仆寺本是依例分於東宮、楚王府、魏王府各一匹,東宮的這匹青海驄便是先行馴養,留待李承乾弱冠後再用的。
馬奴見得李承乾一意孤行,自知人微言輕,也不敢上前再勸,隻得將眼睛轉向李承乾親信,東宮左衛率趙節,望著趙節能夠勸止住李承乾。
李承乾自馬奴手中接過了馬韁,不耐煩道:“本宮乃國之儲君,戔戔一匹馬如何騎不得,不必你在此聒噪。”
“殺馬!快殺馬!”李承乾騎在馬背之上,世人恐怕傷了李承乾,故而誰都不敢妄動,半晌以後還是李承乾惶恐失措地對趙節叮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