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1頁/共3頁]

一旁的劉德威見李恪並未當即答話,也知李恪恐怕是不識得麵前之人,趕緊解釋道:“多數督,此乃渤海王宗子,陽信郡公李長沙。”

李恪道:“堂兄過謙了,堂兄若要求官,還不是易事,隻消伯父同吏部知會一聲便是,隻怕是堂兄純孝,不肯久離親前罷了。”

李恪策馬行至晉陽城下,方纔翻身上馬,幷州刺史劉德威便趕緊上前拜道:“末將劉德威,拜見多數督。”

貞觀六年,李恪官拜右驍衛大將軍,時劉德威為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府衙與右驍衛府衙隔含光街相鄰,離地極近,故而李恪也與劉德威熟悉,纔有此言。

李恪也拱了拱手,笑道:“哈哈,本來竟是堂兄劈麵,本王未曾來過晉陽,未曾見過諸位堂兄,本日一麵竟未能識得。”

李奉慈固然荒誕無度,乃至為太上皇李淵所不齒,但其子李長沙在宗室後輩中卻很有賢孝之名。

李長沙道:“阿爹身子骨弱,前些年犯了寒疾,邇來更是常覺不適,偶然乃至都難以下地。本日多數督駕臨,阿爹本欲出城驅逐,可無法今晨宿疾又犯,不宜出門,故而特命了我來迎候多數督,還望多數督勿怪。”

幷州本就屬邊州,軍大於政,更何況掌軍的還是李恪,劉德威忙表態道:“多數督放心,但有效得上末將的處所,儘管叮嚀便是。”

若論宗族輩分,李奉慈為李世民堂兄,便為李恪伯父,李奉慈天然不必親迎,但皇室又不比平凡人家,李恪身為楚王,在親王之列,更在四貴當中,比之李奉慈一個渤海郡王不知貴上多少。

李恪道:“今後本王在幷州,恐怕另有很多需劉刺史互助之處,到時劉刺史可莫辭辛苦啊。”

劉德威亦是李世民舊部,曾從平王世充、劉武周,李世民非常信賴,故而以幷州相托。

不過在李績看來,李恪其人倒也很有城府,李奉慈已然如此驕易,可李恪竟也能壓得住性子,笑容相對,倒也不是李績所想的那般幼年氣盛。

李恪抬手扶起劉德威,對劉德威笑道:“相彆一載不足,想不到本王還能在幷州同劉刺史再見,竟有些他鄉遇故知的意義了。”

李奉慈未能出城驅逐,原因不過有二:一是自仗輩分,未將李恪這個侄兒看在眼中,故而未迎;二便是李奉慈成心同李恪尷尬,要給李恪一個上馬威。

劉德威為幷州刺史,本屬文臣,但劉德威倒是以武入仕,曾為左武候衛將軍,而後兼任了一載大理寺少卿,再轉幷州刺史,故而劉德威在李恪跟前自稱末將。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