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3頁/共3頁]

武媚娘被李恪拉動手,看著李恪眼中的少有的和順,對李恪問道:“三郎此番南下,不知何時回京?”

啟事無他,隻是王玄策已是二十有九,將近三旬,可至今尚未婚配,在時人看來,弱冠結婚已是晚了,以王玄策眼下的年紀,實在是大了些。

――――――――――――

“才子相送,依依惜彆,實在是在叫臣好生羨慕啊。”李恪自灞橋驛出發南下,王玄策策馬跟在李恪的身邊,看著李恪,對李恪打笑道。

王玄策所言,也是真相,劉洎與王玄策算是故交,但現在兩人各為其主,王玄策為李恪門下,而劉洎則拜入了李泰門下,王玄策對李恪忠心耿耿,從無貳心,天然對劉洎敬而遠之。

灞橋邊,李恪的王府衛率在驛站旁遠遠地望著,而武媚娘正在岸邊折了楊柳,遞給李恪。

王玄策照實回道:“確有此事,劉洎與文字兄同為南陽人,又同曾效力於南梁蕭銑,故而瞭解,因著文字的原因,臣也與劉洎有幾分友情。此番臣回京,劉洎曾特地在平康坊宴請過臣,席間提及欲將其妹許配於臣為妻,被臣婉拒了。”

武媚娘一雙美目流轉,昂首俏生生地看著李恪,對李恪道:“隻盼三郎拿著媚娘折下的柳條,到了揚州莫要望了媚娘纔是。”

李恪笑道:“媚娘放心,本王到了揚州後便命人將這柳條移栽在臨江宮本王的臥房窗前,待年中你我結婚,你再隨本王南下揚州時,也好叫你瞧見本王待你之心。”

李恪聞言,臉上暴露了一絲笑意,對王玄策問道:“哦?先生可有此事?”

李恪點了點頭道:“如此最好,來回折騰,女兒家身子骨弱,不免不當,你既不南下本王便寬解了。本王不在京時你凡事需多細心,若遇要事可入宮同阿孃商討。你將是我李家兒媳,宮中禁軍不會攔你。”

“媚娘明白了。”武媚娘屈膝微微行了一禮,對李恪應道。

丹兒道:“殿下邇來忙於婚事,有些事情恐怕還不知。”

貞觀八年春,長安城外十裡,灞橋驛。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