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彠曾贈酒於李恪,此番李恪上門謝禮,軍人彠收下倒也無不當,因而軍人彠拱了拱手,對李恪道:既是殿下之意,那臣便謝過貴妃,謝過殿下了。”
凡大唐公侯之爵,除聖旨所出,準世襲罔替外,餘者隻可秉承三代,父傳子,子傳孫,而後若無再建功勞者,則為白身,不複為勳貴也。而縱是這初傳的三代中,每代襲爵亦是降等而封,分歧其父。
說著,楊氏便喚了一婢子過來,去內院傳武媚娘去了。
早在今歲早些時候,李恪為軍人彠所救的動靜傳到長安,李世民便已經下旨犒賞,準軍人彠故後,其子可不降封襲爵。
李恪說著,便帶著楊妃一同進了武府。
楊氏笑道:“既如此,貴妃和楚王稍待,臣婦這便請人去叫她。”
楊妃聞言,在瓶兒的攙扶下,緩緩掀起了門簾,走下了馬車。
李恪笑道:“兒不過隨口一說罷了,阿孃還較了真了,內裡風大,我們快些出來吧。”
“臣軍人彠、武楊氏拜見貴妃,拜見殿下。”李恪和楊妃剛進廳中,軍人彠和楊氏便趕緊上前,對李恪拜道。
軍人彠見狀,忙推讓道:“護駕之功,陛下早已下旨恩賞,臣豈敢再取貴妃之賜。”
“阿孃,武府到了。”李恪身著月紅色錦袍,帶著席君買並一眾王府衛率策馬在外,輕聲對馬車內的楊妃道。
楊妃聞言,卻笑道:“陛下之賜乃朝廷恩賞,與本宮無關,本宮本日來此是為家事,本日本宮送來的謝禮也是如此,應國公便不要推讓了。”
楊妃出了馬車,昂首看著武府門前的鎏金門匾,對李恪道:“虎頭,我們出府不過才一炷香的工夫便到了,這武府離你的王府倒是不遠。”
武媚娘正在內院等地心焦,聽了阿姊的話,忙回道:“我同殿下這纔是哪兒,怎的就來送納采之禮了。”
楊妃命人將這木箱放在了廳中,對軍人彠道:“本宮本日前來,是為謝應國公於恪兒拯救之恩,些許薄禮,還請應國公笑納。”
李恪說軍人彠非是外人,乃是指軍人彠與李恪交好,已算是他在朝中盟友之意,可楊氏動了嫁女的心機,把李恪的話聽在耳中,卻有了其他的味道。
武媚娘頓了頓,彷彿又想到了甚麼畫麵,臉上又暴露了一絲嬌羞,對武順道:“更何況以殿下的身份,哪有親身登門納采的,阿姊莫要打趣我了纔是。”
結婚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如果行了納采之禮,兩人的婚事便是已經定了個大抵,不過眼下明顯還未到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