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昌剛走,李承乾便命人備紙研墨。一封奏章便自東宮送進了立政殿。
李恪道:“魚與熊掌,本王欲兼得,先生可有良策?”
“莫非此事就彆無他法了嗎?”不到最後一刻,李恪不肯做出如許的決定,劍眉微皺,對王玄策問道。
李世成對李承乾寵嬖非常,當李承乾的奏摺進京,第一時候便直抵李世民的案頭,而李承乾奏摺中所言正中李世民之心。
李恪要的不是橫行一方,高官厚祿,他如果為了這些,大可請旨外放,去往揚州封地便是,又何必留在長安,他要的是太極宮中的那張龍椅,手握傳國玉璽的無上權力,他要稱帝,而一個世鎮北地,回不來長安的皇子是不成能成為儲君,成為天子的。
進也不能,退亦不能,自打李恪自突厥還京,他還從未碰到過如此兩難的處境。
王玄策聞言,眼中暴露一絲嚴峻,接著問道:“那殿下是要放棄皇位,上書求娶阿史那雲嗎?”
如果對平常皇子而言,襄王、定襄多數督、世鎮北地,如許的官爵在漠南幾近是說一不二的人物,天然算得上是極大的恩遇,但對於李恪而言,卻並非如此。
“父皇親閱,兒臣承乾敬奏:父皇神武,北伐突厥,活捉頡利,乃有本日北線之安,然今頡利病重,恐命難久。頡利若去,突厥民氣必將動亂,故當下之要當為施恩突厥,安撫民氣。兒臣竊以,或可擇一宗室子,娶頡利嫡女阿史那雲,冊襄王,封定襄多數督,世鎮北地。一可安突厥之心,二可壯北地之勢,望父皇聖裁。”
“本王這個皇兄好本領,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一招聯婚計,實在叫本王進退兩難。”李恪自右驍衛衙門回府,還未坐定,便自王玄策手中獲得了從宮中傳出的動靜,咬牙道。
並且如此看來對李恪也極其無益,李恪既能抱得美人歸,又能收攏突厥之勢,天然是一舉兩得。
李承乾的信中雖未提及何人迎娶阿史那雲,但長安城中的明眼人都看得出,大唐宗室後輩中,冇有任何人比李恪更加合適了。
一下子,一個艱钜的挑選便擺在了李恪的麵前。
故而李世民方一看到李承乾的奏章,當即大悅,雖未直接指婚,但也命宗正寺查閱皇室譜牒,擇選適齡宗親。
王玄策的話倒是一下子問住了李恪,李恪頓了半晌,才道:“阿雲毫不能嫁於旁人。”
【看書領現金】存眷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