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點了點頭,接著問道:“若依岑師和先生而言,分封諸王之事於國益否?”

蕭瑀以秦立郡縣,二世而亡,漢建分封,鼎祚連綿四百載而論,主分封諸王,深得李世民之心,此番長孫皇後又提此事,李世民天然動心了。

貞觀元年七月,李世民便曾傳宰相蕭瑀入宮,問及分封之事,蕭瑀當時便奏對有言:“臣觀前代鼎祚以是悠父老,莫若封諸侯覺得盤石之固。秦並六國,罷侯置守,二代而亡;漢有天下,郡國參建,亦得年餘四百。魏、晉廢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實可遵行。”

岑文字回道:“乃是時任中書舍人的李百藥。”

“弟子無狀,進京之初本當親身上師門拜見,然無法有要事相商,故隻得請岑師來此,還望勿怪。”岑文字剛進楚王府府門,李恪已在內門等待,趕緊上前對岑文字道。

李恪聽了岑文字的話,深思了半晌,接著俄然想起了甚麼,因而問道:“岑師可知當時力反此事的何人?”

次日早後,延康坊,楚王府。

不過李恪苦笑了一聲,卻搖了點頭道:“此人倒也姓長孫,卻非長孫無忌,而在內宮。”

岑文字輕歎了一聲道:“分封之意本就是陛下所欲,隻是暮年你陪殿下出質突厥,有些事情或還不知。陛下初登帝位之時,陛下便曾與蕭相商討諸王分封之製。若非中書省力阻,恐怕此事早就成了。現在皇後舊事重提,陛下豈能不動心。”

東宮當中都有李恪的眼線,而楚王府中自也有長孫家的眼線,說話天然也要謹慎些,說著,帶著岑文字便進了閣房,而在閣房當中,王玄策也已在此中等待。

李承乾之所為為太子,穩坐東宮,除了他本身嫡宗子的身份外,更首要的是他的身後還站著兩個巨擘。一個立朝功臣,翅膀故交遍及朝堂的長孫無忌,而另一個,乃至遠比長孫無忌更加首要的便是六宮之主,母範天下的長孫皇後。

長孫皇後三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俱為李世民特所寵異,冠於諸王,乃至就連李恪都有外放之憂,但於李恪年紀相仿的李泰卻能安然留於長安。

過了半晌以後,岑文字問道:“此計倒不像太子所為,但是長孫無忌所出?”

若依長孫皇後所奏,外放揚州,永鎮淮南,此事李恪天然是不肯的,但他卻又不能劈麵回絕此事,蓋因李恪雖有爭儲奪嫡之心,但機會尚未成熟,萬不成叫李世民發覺了出來,畢竟就李世民眼下而言,他尚無廢李承乾重立之意。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