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聽了秦叔寶的話,笑道:“看來大將軍是想抱孫了,大將軍但請寬解,待本王本日回府後便奉告母妃,請母妃在各府令媛中幫著懷道兄給尋摸尋摸,如有門當戶對,情投意合的便幫大將軍促進這段姻緣。”
秦叔寶乃武臣,行伍出身,身邊的朋友也多是些粗人,與秦懷道年紀相仿,流派又相稱的實在未幾,秦叔寶的好兄弟程知節(程咬金)倒是成心將程家二女嫁於秦懷道,但秦叔寶見過程知節之女,脾氣暴躁,與程知節普通,實在非是良配,隻宜敬而遠之,故未曾應允。
秦懷道聽了李恪的解釋,不但冇有半點瞭解,臉上反倒暴露一種瞭然之色,嬉笑著對李恪道:“那是天然,那是天然,殿下放心,鄙人毫不會說漏的。不過殿下所為實在是叫鄙人佩服,殿下為了一個清倌人,竟然下帖征調右武侯衛將軍來此,也不知誰竟如此大膽,敢跟殿下搶人。”
秦懷道的臉上暴露滿滿的敬佩之色,對李恪道:“那是天然,殿下上馬從戎,兩軍陣前以身退敵,上馬風騷,歡場之上倚紅偎翠,殿下大名,我長安後輩那個不知?鄙人對殿下也早已神交已久,本日得見何其幸也。”
秦叔寶拱了拱手道:“如此甚好,犬子年事雖小,但過些年便該談婚論嫁,犬子之事便有勞貴妃娘娘幫手留意了。”
對於娶妻生子之事,年僅十歲的秦懷道倒是不甚在乎,畢竟他還幼年,就算有了合適的人選,最快也要三四年的時候。
天下名帥,諸如李靖、李績等,抑或世家出身,抑或家資大富,但若論陣前奪帥的虎將,卻大多起於微末,秦叔寶如此,尉遲敬德亦是如此。
李恪之言,正和秦叔寶所想,秦叔寶撫掌道:“末將一身所長,在槊、槍、箭、鐧四兵,懷道雖有一身蠻力,但卻不善工緻,故而末將傳他槊、鐧之道,而這箭與槍,末將便傳與殿下了。”
秦懷道神采一凜道:“殿下放心,鄙人必然守口如瓶。”
秦懷道年方十歲,離娶妻生子尚早,還要些年初,有此也可見秦叔寶的身子和心態確是比以往好了很多。
李恪聞言,終究明白了秦叔寶的意義。
李恪聽了秦懷道的話,倒是微微一愣,他冇想到,本身在長安城這群權貴後輩眼中竟還很有“分量”。
秦叔寶得了叮嚀,早早地便做了籌辦,命人大開中門,帶著其宗子,年僅十歲的秦懷道在正門相迎。
秦叔寶走在最前,領著李恪往府內走去,而在前麵,秦懷道則悄悄地拉過了李恪,小聲道:“殿下盛名,鄙人早有耳聞,本日終究得見真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