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1頁/共3頁]

武媚娘回道:“媚娘曾看過一封貞觀四年的邸報,貞觀四年底,衛尉卿劉弘基曾上奏陛下,請為安定突厥民氣,請於突厥王族中另立可汗,封於漠南,當時因薛延陀初降,陛下擔憂薛延陀不穩,此議便被陛下否了,三郎可另有印象?”

馬周雖掛揚州多數督府司馬職,但卻行長史事,李恪不在揚州,揚州多數督府便是以馬周為尊,李恪敢放著馬周執掌東南,對馬周才氣的信賴天然不必贅言,而李恪拿著馬周與武媚娘相較,也是極高的讚譽了。

李恪回道:“不錯,本王本欲請帥,可惜卻被長孫無忌所阻,另薦了旁人。”

李恪無法道:“長孫無忌乃國之元宿,又是皇後親弟,極得父皇信重,一時候本王拿他也無甚體例。”

李恪的心中還在思考著方纔朝中之事,神采毫不輕鬆,而當李恪滿懷苦衷地回到府中書房時,卻發明武媚娘還在屋中候著他。

更何況,退一萬步講,現在的李恪隻是一個皇子,乃至還不是儲君,現在的他去顧忌武媚娘,去限定武媚娘打仗權力,無異於自斷一臂,落空了一個內宅助力,武媚娘能做的毫不但是一個賢妻,她能做的另有更多。

可要曉得,李恪少年便入朝堂,浸淫數載,天然熟門熟路,而武媚娘不過是個十來歲的女郎,乃至此前在江陵除了目睹,還從未親手措置過這些處所公事,可她本日初處,竟能拿捏得宜,諸事措置地恰如其份,這份天賦,不得不叫李恪折舌了。

李恪看動手中的手劄,問道:“這些都是你本身寫的?”

本日在朝中吃了悶虧,叫李恪想到了這些,李恪捏了捏武媚孃的臉頰,笑道:“王妃這可不是甚麼鄙見,王妃所寫,與本王所思略同,王妃如果男人,現在被本王留在揚州的恐怕就不是賓王了。”

因長孫渙和長孫嘉慶的原因,武媚娘對長孫無忌本就無甚好感,現在又嫁於了李恪,與長孫無忌好處相沖,天然就更是如此了。

李恪出了兩儀殿後,已是傍晚,天氣漸暗。

李恪之言入耳,武媚孃的臉上瀰漫著笑意。

李恪口中的賓王是誰,武媚娘天然曉得。李恪麾下除了已經拜為宰輔的恩師岑文字,另有兩個智囊,一個是每日跟從李恪身後的王玄策,彆的一個便是代李恪坐鎮東南的馬周。

武媚娘凝眉思慮了半晌,而後俄然想起了甚麼,因而對李恪道:“三郎欲北上,媚娘倒是有一個彆例?”

“媚娘全憑三郎安排。”本身獲得李恪的承認,視本身為賢渾家,這恰是武媚娘想要看到的,武媚娘聞言,笑著應了一聲。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