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孔孟的經義以後,錢恒才把目光落在這‘不怨天,不尤人’的題句上。
‘論語,憲問’中,有記錄,“不怨天,不尤人,放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肯定了題句以後,錢恒第一時候便將孔孟之義的文章,先行寫了出來,最後謄抄到考捲上。
考生連續出場,待到統統考生全數坐好以後,一聲鑼響,測驗正式開端。
可錢恒卻曉得,張叔夜此時的心態,倒是做不到這不怨天,不尤人的程度。
這句最早出自論語,也曾在孟子中呈現。
以是,這句話所指,真正切題的,應當是出自孟子的寄意。
看到這一幕,錢恒不由暗笑,真冇想到,張叔夜竟然會把常日出行的寂靜牌,擺放到考場內裡來。
中午非常,有很多帶了吃食的,正坐在考位上啃食,但是當看到錢恒竟然這麼早就交卷的時候,很多人都是一副吃驚的神采。
此中論語義一篇,孟子義一篇,大經義一篇。
想要勸我不怨天,不尤人,那就要曉得我因為甚麼而不悅,因為甚麼而不歡暢。
張叔夜對朝廷奸佞當道的近況,非常不滿,恨其不爭。對當今武將的出錯,更是悔恨之極,恨其無能。
這個題句的核情意義,便是說,我很不歡暢,我就算是怨天尤人也不要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