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若因眼熟。既無色空。無可彆離。縱有汝識。欲將何用。汝見又非青黃赤白。無所表示。從何立界 破根生也。初句牒。既無下四句。無境有識何用破也。既從根生即不須境。若無其境何所彆離。所緣既無。能緣何用。汝見下四句。即能生識根無體破也。若謂根生。根非青等。是不成見。複無表示。根尚不立。識從何有。下破境生

識體若一體必味生。鹹淡甘辛和合俱生諸變異相。同為一味應無彆離。彆離既無則不名識。雲何複名舌味識界 若一體識必從境生。能生之境亦應一體。何分五彆。彆離下縱破。五味不分。何名了彆說為識耶。此則味從於識。味應無彆。雲何下一一句總責識體從二得名。根生境生二俱失故

若取耳聞。無動靜故聞無所成。雲何耳形正色觸塵名為識界。則耳識界。複從誰立 破浮塵也。初三句縱破。設取浮塵之耳容有聞者。若無動靜亦不成聞。雲何下三句正責破也。如何將此可見浮塵正色觸法為識之界。則耳下二句雙質二根。從何為界生耳識耶

是故當知。法例與心俱無處所。則意與法二俱虛妄。本非人緣非天然性 四破十八界二。一總征

中不複立。表裡性空。則汝識生從誰立界 雙牒反質也。三位俱空。識從何立 三結示虛妄

不聞非界。聞則同聲 初句不聞無界破。若不聞識亦不聞聲。能聞所聞俱無界義。後一句聞識同聲破。可知

是故當知。鼻香為緣生鼻識界。三處都無。則鼻與香及香界三。本非人緣非天然性 四舌識界三。一牒計雙征

阿難。若因意生。於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離緣無形。識將何用 先破根生。此離塵無體破也。月朔句牒。於汝下五句正破能生。由法生故各種心生。若冇法塵意根不起。離緣下二句例破所生。離前法緣。尚無根之形貌。況所生識。將何起用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三(之一)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三(之二)

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與觸及身界三。本非人緣非天然性 六認識界三。一牒計雙征

是故當知。眼色為緣生眼識界。三處都無。則眼與色及色界三。本非人緣非天然性 二耳聲界三。一牒計雙征

不該虛空生汝心識 破空生也

臭則非香。香應非臭 香臭相傾破也。非無也。無不聞也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因界則非從香建立 反覆縱破也。縱許汝識能知香者。此則分歧言從香生。故雲知則非生。設若不能知此香臭。又何名識稱了彆耶。故雲不知非識。香不因根。無有香界。故雲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了香。非可說言因香有識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