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若緣空有應不見塞。若緣塞有。應不見空。如是乃至緣明緣暗。同於空塞 如文 三會通二。一亡相顯法

佛告阿難。我今如是開示便利實在告汝。汝猶未悟。惑為天然。阿難。若必天然。自須甄明有天然體 示便利者。約理約事。就喻就境。一一不過顯實在性。尚此不了。迷作天然。如果天然必須有體。如何鑒彆 二就緣推破二。一征

長水沙門子璿集

文殊。吾今問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為無文殊 佛意問雲。如汝文殊。是一體性。吾欲於此更立是名為是文殊。複欲於此立一知名為無文殊。為得已否。意顯一真體上不立是名不立無相。是即對非以立。無即待有而稱。是非有無戲論之見。豈會一真。前約觀門無是非相。唯證乃知。若不指事以明。未證如何領解。故托文殊以明一相 二答

阿難言。世人因於日月燈光見各種相。名之為見。若複無此三種光亮。則不能見 此舉由一明緣。以答見各種相。人間之法假因托緣方始名見。非是離相湛然之見。以下文雲。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 三難二。一正難

諸和合相。與反麵合。心猶未開 述未悟也。心中猶疑此見和合與反麵合。未得開解。是一迷悶

世尊。若此前緣色空等像如果見者應有所指。若非見者應無所矚。現在不知是義所歸。故有驚怖。非是疇昔善根輕鮮 自是是駁詰明。非謂善根鮮少故此惶悚。疇昔昔日也 三為其叨教

此見及緣 雖如幻華本無其體。世俗諦中說名根境。即亦名為化名

見與見緣並所想相 見謂識體。見緣即根。是增上緣。能生識故。所想相即境也。是所緣緣。牽生識故。下文雲。想相為塵識情為垢。或可見便是根見緣即境。所想相即識。此根境識即十八界。攝統統儘。即龍樹四句中人緣所生法也

三破人緣天然疑二。一破天然二。一伸難三。一外計同真難

是故阿難。汝今當知。見明之時見非是明。見暗之時見非是暗。見空之時見非是空。見塞之時見非是塞。四義成績時 明等四境自屬前塵。見性未曾生滅。雖見四境。而非四境成績於見。譯人巧略。故彆列而總結也。若欲經文當句中具者。應雲。見明之時。見非是明成績。乃至見非是塞成績。此之四見古今多解。不看前文及此非字。但見成績之語。便彆作意度解釋。文無連貫。旨非起儘。孤然作解。豈稱佛心。然此經意。明真見不假明暗等緣。而體常照。故下經雲。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等。見性既然。聞性亦爾。故下文雲。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實在。豈得複言因空因明因心因眼耶 二克爾見體離自見相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