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南邊苦,可兩河、京東、陝北,幾千萬子民莫非不苦?靖康之恥,莫非能忍?不打下去卻也不能讓民氣服。何況換到我身上,青州一戰數萬條性命,便是金人自個把京東五郡還返來,我也毫不能忍……”劉洪道終究正色。“嶽節度,這件事情我尋你上樓來講,無外乎是要奉告你,兩邊都有事理和說法,也都有苦處和難處,終究隻能看官家與朝廷定奪,你我身為臣子,能夠上書言事,卻不該私行做一些多餘之事,特彆是你,此番等閒得勝,幾近毫無耗損便要率數萬雄師轉回京東火線,當此之時,更要慎重,特彆是要為官家名聲著想……你曉得我的意義嗎?”
蒲月端五,嶽飛第三次進入吉州,籌辦遵循樞密院本來分劃,順贛江一起北上,籌辦儘早北歸。而此次北歸,軍中倒是士氣如虹,涓滴冇有累月用兵的疲敝,便是嶽飛本身都有些誌對勁滿之態,他乃至在路過撫州的時候,親身在官驛上寫了一篇題記。
平心而論,嶽飛並不感覺二聖返來能擺盪官家的皇位……官家把握了幾近統統兵權的環境下,這類事情幾近不成設想;他也不覺官家會要借張榮或本身的手在路上做掉二聖……一個即位才五年不到的天子半公開式的殺掉父兄,也幾近是不成設想的;但毫無疑問,二聖的返來,將會使官家不得不麵對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倫理磨練!
但是,嶽飛在案上抹了抹墨汁,倒是筆走龍蛇,非詩非詞,隻是又題了一篇題記罷了。
劉洪道見此不免難堪……他此人文學程度爛了點,自知是不如嶽飛的,這如果題詞和詩的,本身如何是好?
“不錯。”
“我也不曉得。”劉洪道聞言一聲感喟,隻在潯陽樓上攤手以對。“我是青州人,靖康中被倉促啟用,做了吏部員外郎,然後一朝驚變,幾近是逃回家中,成果又因為金人南下,被李綱李公相不顧成例點了知青州的調派,做了故鄉的知州……”言至此處,劉洪道俄然一頓,繼而哂笑。“我記得你當時曾上書說李伯紀是奸賊,這當然公允,可事到現在,天下人卻都說,你與李彥仙的彈劾並非虛妄,最起碼那廝是不知兵的。”
第一日,傅選、張憲等人摸索一戰,天然是寸功未成。
那店東親身服侍好久,此時聞言,幾近當即便將籌辦好的筆墨架在一個小案上親身抬來,然後又倉促將酒菜一側專門用來題詩的粉壁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