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和元年七月十五中元節,這日上午辰時,大司馬桓溫在白苧山三官廟主持祭典,祭奠跟隨他伐蜀和兩次北伐陣亡將士的英魂,這一日軍府還會賜賚那些陣亡將士家屬以錢帛撫卹,桓溫治軍並不峻厲,但能得將士效命,還在於其長於安撫民氣,桓溫深知軍權的首要,朝廷幾次征召他入朝輔政,他都推讓不去。
杜子恭聽歌詞氣象雍容華貴,似是帝王所作,不敢妄猜,說道:“貧道愚笨,不知那個作得此歌。”
陳操之道:“桓大司馬恭敬杜師,少不了也要請杜師看他祿位,望杜師慎言之。”
桓溫不悅。
陳操之望著天涯圓月說道:“但願人悠長,千裡共嬋娟。”
1、白苧舞和輓歌
謝玄道:“我三叔父曾與逸少公言,中年以來,傷於哀樂,與親朋彆,輒作數日惡;逸少公則言,‘年在桑榆,天然至此,頃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此所謂情之所鐘,正在我輩乎?”
“在心曰誌發言詩,聲成於文被管絲。手舞足蹈欣泰時,移風易俗王化基。琴角揮韻白雲舒,《簫韶》協音神鳳來,拊擊和節詠在初,章曲乍畢情有餘。文同軌一品德行,國靖民和禮勝利。四縣庭響美勳英,八列陛唱朱紫聲。舞飾麗華樂容工,羅裳映日袂隨風。金翠列輝蕙麝豐,淑姿秀體允帝衷——”
……
柳絮便問陳操之道:“陳郎君,能夠讓我家榭郎君一起去嗎?”
杜子恭傳聞這是晉明帝司馬紹作的歌,寂然端坐,恭敬視聽。
二十餘名舞伎,梳高髻、戴花釵、身穿質如輕雲色如銀的白苧舞裙,在亭下翩翩起擺,大袖輕舉時彷彿白鵠遨遊,腰肢款擺如弱柳臨風,步態輕巧,明眸善睞,歌曰:
杜子恭安閒看桓溫麵貌,蝟須紫眸,實異相也,說道:“明公勳格宇宙,位極人臣。”
那農婦村姑,采麻搗衣之暇,於郊野間編歌舞自娛,名白苧舞,西漢時即被宮廷樂工采取改編成女伎樂舞,傳播數百年,桓溫最喜白苧舞,每年中元年祭奠以後,便請名流、幕僚於白苧山撫玩白苧舞,本年亦不例外。
陳操之道:“逸少私有言‘當以樂死’,觀其平生,遊筆筆墨、縱情山川,養心適誌,當稱得樂死也。”
陳操之與冉盛皆未騎馬,跟在來震駕的牛車邊步行,在暮色下出了姑孰城南門,沿溪南岸往西行了4、五裡,到地曠人稀處,謝道韞、謝玄姊弟隨後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