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讓老臉再紅,強詞道:“自鄭康成後,列為五經的禮記便是指《小戴禮記》,學貴專不貴雜,老夫不讀《大戴禮記》又有何妨!”

韋讓瞠目久之,決然道:“此非禮記筆墨!”

薛博士是尚書博士,當即以《尚書.西周書》與陳操之答辯。

韋讓問:“葛稚川通五經否?”

陳操之言外之意是說韋讓不要倚老賣老、不要覺得大哥就學問高,少年郎還是能夠做你老頭子的教員,韋讓豈會聽不出來,非常憤怒,這個實在辯不過陳操之,還是憑學問見好壞,當即擇《小戴禮記》中艱钜疑問處向陳操之發問,要難倒陳操之,陳操之隨口而答,辨析精微,層次清楚。

韋讓年近七旬,皓首窮經,精研《禮記》,由他來經驗陳操之最是合適,王寔一點頭,向苻堅請安道:“陛下,就由韋博士先與陳使臣停止《禮記》辯難吧,既然陳使臣自恃博學,要激辯我大秦群儒,我等五經博士自當一一貫陳使臣領教。”

氐秦太學的春秋博士有三位,彆離治《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和《春秋榖梁傳》,王寔讓精通《左氏春秋》的梁博士與陳操之答辯,兩邊就“僖公五年,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虞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展開狠惡辯難,陳操之對左傳勤奮頗深,這一年來與詞鋒稅利的謝道韞朝夕相處,不時辯難,砥礪得更加機靈,援引《戰國策》、《論語》、《管子》、《墨子》、《史記.封禪書》,口若懸河、排比滾滾,梁博士幾無置嘴處,又如何辯得過陳操之!

陳操之點頭道:“《大戴禮記》八十五篇,其《諸侯遷廟》、《諸侯釁廟》、《朝事》、《公符》等篇,記錄諸侯禮法,可補《儀禮》之闕,與《小戴禮記》相印證,更能見先秦士禮,韋博士隻知小戴不知大戴,有違先聖好學之旨。”

這老頭倚老賣老,有點歪纏,陳操之道:“韋博士,本日是五經答辯,鄙人的私事就不必多問了吧,不知韋博士通何經?”

陳操之行禮道:“請王博士出題。”

王寔聽苻堅欽點,隻好打起精力,對陳操之拱手道:“王某願與陳使臣論詩辯易。”這就是《詩經》、《易經》一起來了。

苻堅固然仁義刻薄,但現在神采也不多數雅,禮記博士和尚書博士已經得勝,莫非陳操之憑一己之力要把橫掃他大秦太學!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