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婆出來應門答話,問過荀貞姓名後,說道:“拙夫昨夜未歸,應是住了朋友家裡。”再問“朋友”是誰時,她卻說不上來了。荀貞心中瞭然,知她必是冇說實話。戲誌纔好博戲,昨晚很能夠是去哪兒打賭了,隻是她不肯在陌生人麵前揭自家夫君的短,故而飾辭“住在朋友家”如此。他往院裡看了眼,見院中屋舍陳舊,青苔覆牆,隱見屋內陳列亦甚是寒酸粗陋。
《論語》是每個士子都要學的,宣康十五六時就能把這本書倒背如流,想都不想,即介麵背誦道:“‘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論語》鄉黨篇裡第一句話如何說的?”
“陳勝是楚人。我們潁川郡的這個陽城本週之潁邑,戰國初,屬鄭,謂之陽城。後,由鄭入韓,再由韓入秦,從未屬過楚。陳勝如何能夠會是我們潁川陽城人呢?”
陽翟在潁水南岸。出了城外,三人沿河而上。
這也是為甚麼他樂於和宣康議論這些東西。
“叔業,你冇讀過《論語》麼?”
“我算甚麼博學!這些,我也都是聽我仲兄講的。”
此時,他們離城已遠,河對岸良田沃野,裡聚到處。沿岸有很多婦人臨河漂衣,成群結隊的孩子玩耍戲水。兩個鄉野少年一個猛子紮到水下,半晌不見動靜,直引得觀者驚撥出聲了,方纔從河中間暴露頭來。
他問這個題目時,滿臉的獵奇。荀貞笑了笑,不再說河堤之事,說道:“前秦時,地名‘陽城’者甚多。我們潁川有個陽城,汝南郡也有個陽城。南陽郡之堵陽在前秦亦名陽城。陳勝應是南陽陽城、即今南陽堵陽人,而非我們潁川陽城人。”
“荀君這是何意?”
潁水是豫州最長的幾條河之一,源自潁川郡最西北的輪氏縣,先向東流經陽城,再折向東南過陽翟、潁陽、臨潁諸縣,入汝南郡,再入揚州刺史部,彙入淮河,貫穿了潁川、汝南兩郡。
“何意也?”
宣康從冇遠遊過,這自跟了荀貞,又是第一次去陽翟,又是第一次籌辦周遊郡北諸縣,很鎮靜。不過,他對潁水和河堤冇甚麼興趣,他的心機已經飛到了他們將要到達的第一個目標地——陽城。他問道:“荀君,陽城離陽翟多遠啊?”
“我讀史時,見說陳勝是陽城人,就是這個陽城麼?”
荀貞此次行縣,明麵上對陰修、鐘繇、荀彧等說的是“采風問謠”,實際上另有個更首要的目標,即欲藉此機遇,遍覽郡北諸縣之山川地理,城池防備,以及人丁多寡、民之貧富,並及各地百姓信奉承平道的環境,以做到心中稀有,免得等黃巾起過後,麵前一爭光,想跑都不曉得往哪兒跑。同時,也能夠藉此機遇將從史乘上讀來的那些戰事拿出來,與實地相連絡,再與兵法相連絡,從中接收其經曆,闡發其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