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等他記完這一條,持續說道:“前幾天,我去兵庫支付軍器,隻領了兵器,冇有支付軍衣。我部兩千餘人,如鐵官徒、奴者,多貧無衣。”他又指向台下,讓諸人旁觀,說道,“諸君請看,場上之卒多數衣不遮體!當然現在天已轉暖,無有天寒之憂,可此次南下代表的乃是朝廷、郡府之的顏麵,士卒若衣不遮體,恐會使賊兵,乃至郡南的百姓藐視。以是,我覺得,這軍衣也是方法取一批的。”
“為何不見劉家之人?”
荀貞問道:“剛纔鐘功曹言,諸君今是奉府君之令來與我商討後日南下之事。不知府君有何令下?”
行列:指的是餘下的新卒以及丁壯。
字數雖多,一字不提荀貞將要南下之事。一字雖不提荀貞南下之事,迷戀牽掛之情充盈紙上。
“帶來了百人?”
他知原盼裡中甚窮,這些金餅必定不是原盼的,隻是不知是從何而來?原盼答道:“荀君,還記得劉翁麼?”
“不瞞諸君,這幾天我也考慮過這個題目了。此次南下,波才十萬眾,定難短期擊破。以一月計算,先說糧秣,一卒月用穀三石,月用鹽三升,又月需菜、肉各多少。今我部總計有步兵兩千,月共需糧六千石,月用鹽六十石,菜、肉可折分解錢,二千人約五萬錢。”
荀成言外之意,劉家來的這些人都是下人,冇資格入帳。荀貞瞭然點頭,再又問道:“人都在那邊?”
第四天的練習也是入夜方息。
從開端練習的第一天起,他就在擔憂一個題目:如有人受不了苦,偷懶違紀或乾脆逃竄如何辦?罰還是不罰?罰,“士卒尚未親附”,恐會招致不平。不罰,軍紀無存,仗也不消打了。這個題目一向讓他很困擾,不過幸虧直到現在還冇有一個新卒違背軍令,也冇有一個新卒逃竄。
“你這幾天練習士卒,我一向都有在台上旁觀,練的不錯。”
“依軍法:斬賊一級,賜錢千。這個賞錢當然能夠比及我部返來後再發放,但如果如許做的話,就起不到鼓勵士氣的感化了。是以,還需錢。”
……
王蘭帶的有紙筆硯墨,就在台上放開,荀貞一邊說,他一邊記。
荀成說道:“文若前幾天帶來賓巡夜,感了風寒,臥病在床,把信交給我後,他說:隻恨臥病,不能共與貞之南下。”
王蘭記下,問道:“還需求甚麼?”
荀攸亦整肅衣冠,對信拜伏,說道:“攸服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