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人或扭頭、或舉頭,齊齊向舍外看去,見有兩人在院門口下了馬。為首之人身著官袍,腰插長劍,帶著青紺色的綬帶,吊掛半通印囊。後邊那人黑衣椎髻,攜盾持刀,像是侍從。

杜買撓了撓頭,有點不美意義起來,笑道:“鄭君在時,俺們便是如此行事。不是自誇,賊子們隻要有藏在我們亭部的,按此法搜刮,一個也逃不掉。”

——以上出自《漢朝鄉官研討》

“是,下官荀貞,不知上官如何稱呼?”

凡有盜賊,縣令主抓,縣尉行動,這是常例了。荀貞應了聲諾,問道:“不知劉君有何號令?”

“劉君統帶吏士,已出城逐亭搜捕了。你們在本亭等著就是。”

“多,如何未幾!特彆冬月、初春時,盜賊最為放肆。”

許季本不想走,但杜買、黃忠諸人皆在,他冇法兒直訴憂愁,隻好應了聲是,回身歸去。

“縣裡的號令,一方麵要查抄行人,一方麵要搜尋亭中。我們兵分兩路。黃公,你和繁譚兩人留在亭裡,監督過往行人。杜君,你我賣力搜尋亭部。可好?”

杜買和荀貞分彆好各自的範圍。繁尚跟著杜買,程偃、陳褒跟著荀貞,各騎一匹馬,兩撥人分頭去亭中諸裡搜尋。

左高又道:“此次捕賊,縣君親身擺設,詳細行動聽從左尉劉君的批示。”

——

“此物雖是上古遺製,但經我改進了一下。”

黃忠認得前頭那人,趕緊從地上站起,說道:“是遊徼左君。”

“阿母睡得晚,還冇醒。”

他的侍從從坐騎上的包裹中拿出一份畫像,交給荀貞,說道:“此為許仲畫像,速掛亭中壁上,縣中叮嚀,能活捉賊,賞錢千,如違令,亭長罰金二兩。”

聽了黃忠的話,他回過神來,心道:“事關我聚眾自保的‘大計’,正等立了聲望後,便要開端第二步,藉助備寇打造自家班底,我當然會早早動手籌辦。”隻是目前聲望尚未立,又不熟諳本地環境,不好冒然動手。

等他走開,荀貞對諸人說道:“諸位,剛纔左君傳令的急態,你們都瞥見了。縣君、尉君對此案非常正視。許仲雖不是本亭人,但苦主是本亭人,案發明場也在本亭,你們對此案不成忽視粗心。”

“噢?本來如此。”荀貞嘴上打著官腔,說不能對此案忽視粗心,公開裡卻不由自主地在想許仲,微微心不在焉,隨口問道,“往年的盜賊可多麼?”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