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那位芳華痘青年不敢托大,拉來崔三少爺做第一個放杯之人,招手叫來孺子,托盤裡盛一套十隻荷花式琺琅瓷酒杯,並搭配綠蠟塑的荷葉型酒托,世人先舉了各自幾上酒杯齊飲了一回,崔三少爺這纔將酒順次倒進杯中,杯子嵌進荷葉酒托的槽裡以安定杯身,而後再放入溪水,酒杯穩穩漂於水上,由上遊一起緩緩向下流流去。

那蜜斯一杯酒下肚,膽量壯起來,行事也放開了,拈過骰子向著托盤裡一擲,見是個紅滴滴的一點,中間人看得清楚,轟然叫著“作詩!”,那蜜斯也不推讓,起家便往中間早已預備下的幾案旁行去,上頭文房四寶齊備,那蜜斯蘸筆提腕,半晌間一詩即成,明顯是有備而來。

燕七已經開吃了,鬆子嗑得又快又好。

杯子終究再度愣住,這一次中標的是位公子,獲得的喝彩聲明顯比不上方纔那位蜜斯,先將杯中酒乾了,然後擲點,見是個三點,要唱曲兒,這下喝彩聲較著高了起來,起鬨者居多,這位也不拘束,竟是扯起嗓子就唱了開來:“對酒當歌,人生多少?比方朝露,去日苦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我看我們也別隻拘著吟詩作賦,本日本是個大喜日子,自當熱烈些纔好,”該青年又出主張,“不若這麼著,酒停在誰麵前,誰先滿飲此杯,然後擲骰子,按點數完成呼應遊戲,完成以後就到上遊來倒酒放杯,開端下一輪。擲出一點,作詩;擲出兩點,對對子,上聯由放杯入溪的人出;擲出三點,唱曲兒;擲出四點,跳舞;擲出五點,猜謎;擲出六點,嘿嘿——要完成放杯入溪人提出的肆意一個要求!大師說如何樣?”

當朝文武並重,文娛精力爆表,凡是此類宴請集會,吟詩作賦根基是年青人必備的節目。

是真愛。

那邊戲才唱過兩折,年青人們便有些坐不住了,聽戲畢竟跟聽風行歌曲不一樣,有彆於淺顯話的發音不是戲迷票友還真是聽不大懂,何況點的這幾折又都是宴請必備戲目,大師早都聽絮煩了,《最炫民族風》和《小蘋果》節拍再歡樂也架不住去誰家都隻聽這兩首啊。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