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拓正核閱仕子肇事的涉事衙門與職員名錄,外頭有人通報說京師衙門的蘇知事來了,沈拓筆頭行動一頓,掀眼皮看柳朝明一眼,回了句:“請吧。”
蘇晉“嗯”了一聲。
蘇晉冇抬眼,回了句:“記得幫我畫卯。”
倒是座上那位落轎大人悠悠開了口:“晏子言來過,厥後又走了麼?”
蘇晉道:“手持一枚晏家玉印,貢士處所的武衛驗過的。”
蘇晉愣了一愣, 這才隔著雨簾子向他見禮。
張石山難堪起來,此事與晏三有關,他要如何管,難不成拿著一枚玉印去太傅府拿人麼?獲咎太傅便罷了,獲咎了東宮,吃不了兜著走的。
蘇晉正想著是否要與他們擠擠,頭頂一方六合瀟瀟雨歇,回身一看,也不知那裡來了個活菩薩為她舉著傘,一身陪侍著裝,端倪生得非常劃一,說了句:“官人細心涼著。”將傘往她手裡一塞,獨自又往衙裡去了。
柳朝明一時沉默,蘇晉中進士時,他不在京師,厥後關於她的各種,也不過道聽途說。反是那日在風雨裡初見著,倒並未曾有傳聞中的絕世風華。
“走了。”
大理寺這條道兒,是完整被堵死了。蘇晉躺倒在榻上,想起四年多前,她被亂棍加身,昏死在路邊。隻要晁清來尋她。風雨連天,泥漿沾了他的白衣袖子,他將她架在背上,乾脆連傘也扔了。蘇晉渾渾噩噩間說了聲謝,晁清腳步一頓,悶聲回了句:“你我之間,不提謝字。”
張石山一時無言,隔著窗隙去看烏沉沉的天氣,春雨擾人,淅淅瀝瀝澆得民氣頭沉悶。
也是奇了,這世道,傘的臉比人的臉好用。
蘇晉將桌上一杯冷茶潑到硯台裡,碾墨鋪紙,落筆就答。周萍在一旁看得觸目驚心,趕緊將門掩上,跟過來問:“昨日我要燒這密帖,你攔著不讓,內心就有這籌算了?”
他出身翰林,客歲才被調來大理寺。當年蘇晉二甲落第,還在翰林院跟他修過一陣《列子傳》,可惜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現在再見後生,昔年一身銳氣儘斂,張石山心中可惜,言語上不由暖和幾分,指著一張八仙椅道:“坐下說話。”
太傅府三公子晏子言,當今太子的侍讀,時已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張石山問:“如何證明是少詹事?”
說著,也不等蘇晉客氣,風風火火地走了。
聽聞蘇晉是來跟刑部沈尚書回話的,陸員外略一思考,道:“如許,蘇知事您不必等,我這就去請尚書大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