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梅切好了麪條,把刀擱一邊兒,不當大事,“讓我去隊裡幫可兒找雙舊舞鞋,讓她練跳舞。”
杏芳兒聽了這話,手裡拿著的一小塊窩頭送在嘴邊愣住,好半晌,非常不成思議地出聲兒,“我的天,蔣可兒還真是鐵了心腸不見棺材不落淚啊。”
此為防盜章 這話一說, 鄰裡鄉親挨個兒把話從嘴裡那麼一過,那就大家都曉得了。老的像梁奶奶如許的,小的像蔣卓胖琴如許的,冇事總要問兩句。閒時打牙祭, 也當希奇事那麼一嘮。
蔣卓看著站在灶上烙餅的蔣珂,感覺他姐彷彿跟之前有點不一樣,但細心看,又冇有甚麼較著的分歧。他盯著蔣珂看一氣,收了神,說:“姐,彆人都笑話你,但我支撐你。我們老蔣家,如何就不能出個正兒八經搞文藝的?到時候穿上了那身戎服,非得顯擺死他們不成。叫他們見天兒笑話你,也讓他們嚐嚐被臊得說不出話的滋味兒。”
她這會兒看一眼正撥灶底柴草的蔣卓,把鍋裡的圓餅翻個個兒, “不是早說過了麼,又問,扒拉出新料來, 再出去揚著喇叭鼓吹去?鼓吹隊那些個能說會唱的, 都冇你們失職, 本身個兒家裡的事,非恰當著笑料說給彆人聽。”
院兒中間有口井,三步外是一拚集起來的四口石槽,中間兒壓一烏黑綁褸布的水龍頭。井口邊兒也栽著洋槐,富強的枝乾撐出一片樹蔭,壓得井口烏洞洞的黑。
蔣珂端了瓷盆去井邊打水,一撂下木桶,井裡水花四濺,“嘩啦”一聲驚得枝條兒上趴著嘶叫的知了振翅飛了幾隻。她穿戴印淺紋兒的對襟薄褂子,很土舊的格式,袖子卷得很高,直掖到胳膊根處,暴露兩條白嫩如藕節般的胳膊。
她看蔣奶奶過來,且號召著瓷缸裡倒上一杯熱茶,便捲起自個兒袖子開端忙和著做飯。
她把揉好的麵整手抄起來,往瓷盆底上砸下去,“成呢,明兒找來我給您送去。”
看罷了,她抬手攏一下耳側的碎髮,往院裡去。進了院子去自家灶房,竹籃裡找個窩頭墊巴一下肚子,看向切麪條的趙青梅問:“蔣奶奶來做甚麼?”
提及杏芳兒來,蔣奶奶也獵奇,眯著眼問:“我瞧杏芳兒就好,如何就考不上呢?”
時價正夏,那樹枝兒上還趴著三五隻知了,一過了中午就吱吱叫個冇完。心躁的聽了恨不得一掃帚掃個枝兒禿,心靜的,倒也能聽出些樂曲的滋味兒來。
衚衕裡的人家,偶有幾戶大門前兒栽了家槐榆錢,夏季一到便是蓋了一截道兒的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