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好景不長,這類神仙般的日子才過了兩個月不到,段英思便奉告他,他們要分開瀘州府了。
兩天以後,一行人分乘兩輛馬車,與淩晨時分自瀘州王府出。此中有慕容龍城父子,公冶、鄧、風三大師將;王照泉的第2、第三子,王士平與王士安;段英思和丁漁,彆的另有兩名名熟諳路途的車伕。
兩輛馬車一起向著東北方向駛去,丁漁有些迷惑:大理再瀘州西南,為何背道而馳?
如許的年紀做到王府武官,照理說已經難能寶貴――如果前麵冇有鄭王二字。
顛末這兩個月的相處,他對段英思的為人已有了大抵體味:固然經曆了十數年監獄之災,但仍不失帝王脾氣,腦筋當然聰明絕頂,可一旦認準了某個主張,便會一意孤行,聽不進反對定見。
慕容龍城與段英思走到一旁,低聲商討一番,然後段英思走返來對丁漁道:“可兒,為師現下要和你慕容世叔去辦一件大事,一二日便回,你與王家兄弟等人在此處看好馬匹,一旦我們返來,立時便出發返回大巴山中。”
段英思點頭道:“此事要辦得隱蔽迅,人多反而不便。何況之前持續在山中趕路,你功力不如我等,現在不免怠倦,還是放心在此地調劑安息,以後還要持續趕路。”
哪怕不曉得鄭王身份,隻要離遠看一眼鄭王府,也已經能夠曉得這位鄭王,有多不受官家待見。
樊勇將那手劄收好,強笑道:“無事,大抵是同僚和我開個打趣。”
以後一行人棄車乘馬,從山路中持續向東穿行,終究在房縣外郊立足。
段英思笑笑,冇有正麵答覆,隻說要去做一件他多年前就想做的事情。
多年前就想做的事情――不是奪位是甚麼!
丁漁見段英思態度果斷,便不再強求。另一邊慕容龍城也安排好人手,由又從車廂中取出幾張人皮麵具,交到段英思、慕容啟和公冶至手中,四人戴上麵具,改換成淺顯農夫衣衫,便向房州城行去。
不錯,所謂的鄭王府,實在就是一間保衛森嚴的監獄。而他這名所謂的侍衛頭領,實在就是縲絏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