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哂道:“兄長為人就是過分刻薄了,照我說,這等羽士方士之流,無術者招搖撞騙;有術者心機叵測,實乃社稷之患。那清閒子據聞一起向北而行,說不得要投奔遼國,他對我大宋高低軍情地理曉得得一清二楚,如果投遼,則我大宋危矣!兄長,不以命令封閉關禁,畫影圖形通緝那野羽士,將他緝捕返來措置?”
趙匡胤見趙光義返來,笑道:“朕與二弟好久冇有作徹夜之談,徹夜天降雷雹留客,二弟便在宮中陪朕飲宴暢談。”
至於清閒三弟子,他們雖有些錯愕,但歸恰是跟著師父,開封也罷,北地也罷都無所謂。隻要李秋水開口道:“師父要周遊各國,弟子甘心侍從。隻是前不久弟子家中纔來信,問何時將弟子的小妹送來,一同拜在師尊門下,不知師尊如何安排?”
清閒子行事乾脆,淩晨作了決定,當日下午便帶著三名弟子和丁漁,駕馬車朝北麵行去。
趙光義分開皇宮不久,俄然陰霾四起,氣候陡變,雪雹驟降,趙匡胤見天氣如此卑劣,擔憂趙光義馬車難行,便叮嚀寺人去追回趙光義,籌算留他在宮中過夜。
被李秋水一提,清閒子也想起來了。李秋水來自真定府朱門李氏一族,當初他與李家屬長交友,偶然中現李家一對姊妹天賦資質極佳,實為良才美玉,便起意將這對姊妹收為門下弟子。
李家屬長深知清閒子之能,聽他一說,忙不迭地承諾了。不過當時mm李滄海年事太小,她父母放心不下,清閒子本身也不肯做全職奶爸,因而隻收了李秋水為徒,商定過幾年等李滄海年紀稍長,再送來清閒觀拜師。現在李滄海已十二歲,李家便想將她送來,前不久給李秋水寫信就是想問此事。
趙光義道:“有勞兄長體貼。確有此事,彷彿是我城外一處府邸的侍衛,不知何事與開封府差人牴觸,一時失手殺了幾名官差,恰好那殺人的侍衛又不見了,此事越鬨越大,那開封府尹向我討人,我又那裡交得出來?”
兩人又聊了幾句,趙匡胤問道:“二弟,聽聞你府上比來有些不安好?”
李秋水一聽大喜,她此時不過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女,離家多年,不免思念,想到這一趟能夠順道回家,天然歡樂不儘。
趙光義麵露詭異笑容,道:“兄長,清閒子臨走前,曾留給小弟一包藥粉,說是他新近調配出來,專門用以對於內功妙手。隻要混入酒中服下,不出一時三刻,便會功力儘散而亡,即便像兄長如許的一流妙手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