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來看另一首--《等候》。《等候》這首詩我寫的是一個女孩子在窗前等候的表情,整首詩說話比較平平,冇有特彆的潤色,但是細讀,我們會有被打動的感受,詩中,"她很焦心,諦聽門外動靜,連腳步聲傳來也覺得是要等的人來了,因而內心七上八下,但是她還是很專注地等候著,不斷地看牆上的鐘。"讀完以後,一個多癡情的女孩子躍然紙上,我要西陸"詩情畫意"貼上了後,小雅姐就批說,"窗前等候的女孩很美",能夠看出,她是被這詩打動了。但是,就是這首感動聽的詩,被樂文的編輯們退稿。在這裡,我偶然攻訐那些編輯,畢竟選詩的角度,每處能夠分歧。他們能夠喜好那些情勢美好,說話潤色的詩句,但此點我是不認同的。
這是然樂文早登出來了的,而上麵一首就是被他們退稿了的《等候》:我在窗前等候/天已變得暗淡/那盞燈已為你而開/風悄悄柔柔/傳來的腳步聲/是不是你已走到門外?/但是步聲走遠/我失落滿懷/莫非你會不來/還是仍在那邊盤桓/空讓我在這裡等候?/而我仍然一次又一次/看著牆上的鐘擺/仍然等著你來
我常常打動於這些胡蝶--癡飛花叢中轉,蝶觸小扣,盼花留香,隻是花癡,但是心中苦楚?風雖柔,韶華催老,花卻飛,情事儘忘。誰能將,覆水去收,秋葉不黃?恨藏,蝶仍在飛,隻是雙翅,添了風霜。斑斕已薄,不知所處消情殤?還不厭,仍盼再見,問彼蒼,誰願共翔?無花傍,秋風瑟瑟,舞斷夕陽。
我眼中的詩歌
大師看了,感受如何?我先把我的小我觀點說一下。《月在跳》這首詩,看得出我當年是花了心機的,都是三字詩,每一句都壓韻,且言語也挺美好。但是,現在我卻說它不是甚麼上品,為甚麼?魯迅先生教寫文章有話,"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極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成惜。"從《月在跳》能夠看出,當年我寫的時候,為了壓韻,拚集了一些詞句,這此中實在中間有一段是可有可無,能夠刪去的,整首詩看來有點羅嗦,不是佳品。且《月在跳》這首詩整篇讀來,隻感受壓韻,讀後有如過眼雲煙,這此中就少了最關頭的一樣東西--情。整首詩豪情不太豐富,可在當年樂文的編輯們,幫我登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