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赫煊點頭感喟,本身說了那麼很多,但願環境比汗青上更好吧。起碼張學良已經有所警悟,不至於被人占了老窩還茫然不知所措。
如果現在換成老蔣,多數也不會聽周赫煊的諫言,畢竟誰也冇法預感日本內閣會產生政變。但老蔣很能夠開端不聽勸,等發明日本人無窮度擴大戰事,老蔣的腰桿必定會硬起來,而不是像張學良那樣一退到底。
政變屬於小概率事件,冇法用來作為論傳聞服張學良。
周赫煊問:“瀋陽有多少兵力?”
“奉天省的總兵力共有9萬,但大部分是戰役力低下的守備軍,精銳軍隊不敷2萬人。”張學良道。
張學良說得好有事理,周赫煊竟無言以對。
“也就是說,現在的東北四省,起碼另有20萬可戰之兵,一旦戰役打起來,還能從華北調10多萬精銳歸去,”周赫煊問道,“日本關東軍的兵力又是多少?”
周赫煊的勸諫墮入了一個活結,他和張學良之間的分歧,在於日本內閣是否會支撐關東軍。
張學良對此非常清楚,他說:“滿編的日本陸軍第2師團,兵力1萬零500人。但實際環境不止如此,東北另有鄉甲士(退伍職業兵)1萬人,差人3000人,日本在東北的兵力約有2萬3千多人。彆的,日本另有駐朝師團(朝鮮師團)3萬人能夠敏捷援助,總兵力超越5萬人。”
張學良苦笑道:“又要來勸我嗎?”
“六帥,前兩次是我太打動了,冇有把事情說清楚,”周赫煊儘量讓本身的語氣變得輕鬆遲緩些,“我們明天不提出兵與否,先來會商目前的局勢,能夠嗎?”
這特麼算歪打正著?
周赫煊點頭道:“也便是說,瀋陽真正能打硬仗的隻要8000兵士,那全部遼寧省呢?”
周赫煊問道:“如果日本軍方策動政變,顛覆內閣當局呢?”
張學良拍胸脯道:“不會的,明誠且放心。從現有的諜報顯現,日本陸軍部被內閣斥責警告後,已經放棄了詭計打算,關東軍方麵這些天也很溫馨,乃至都不再主動挑事了。”
張學良也不坦白,說道:“北大營有8000精銳,瀋陽城內另有差人多少,周邊還稀有千守備軍隊。”
周赫煊轉換思路道:“六帥,我們換個彆例來考慮。關東軍如果製造事情,你果斷抵當回擊的話,日本內閣見得不到好處,必定持續反對壓抑軍方行動。而你如果挑選不抵當,關東軍就能在瀋陽獲得大量資本,日本內閣見無益可圖,極大能夠會轉變態度支撐軍方啊!日本海內分為主戰派跟主和派,你這邊打得越凶,日本主和派就越占上風。以是,不管如何,都必須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