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六月份,重慶主城這邊直接禁演,《屈原》隻能搬到周邊區縣。

孫伏園就是這類人,永久一副淺笑麵孔,乍看虛假,實則樸拙,而樸拙中又帶著三分世故,天塌下來了估計他還在傻樂。他屬於那種樂天派,諸事都不放在心上,惹了禍事也不擔憂,卻害得朋友來給他擦屁股。

那叱吒風雲、氣吞江山的氣勢,突破了監禁已久的心靈閘門,在窗外電閃雷鳴的襯托下,震驚了統統國泰劇院內的觀眾。

周赫煊解釋道:“講的是中國當代的愛國者屈原……”

陳博生被此事搞得焦頭爛額,孫伏園卻拍屁股笑嘻嘻走人,明天還敢來國泰劇院看《屈原》首演。

此君名叫孫伏園,民國期間的“副刊大王”,《阿Q正傳》就是他向魯迅邀稿的產品。

劇院表裡,交相輝映,彷彿彼蒼也感到到了這個期間的暗中。

這兩人都不是共黨,隻是重慶本地的官員罷了,完整出於愛國熱忱才支撐《屈原》,即便過後被罷免也在所不吝。

周赫煊哈哈笑道:“孫先生你就是書中的小王子啊,一片愛國赤子之心,飯碗砸了還敢來看《屈原》首演。”

“好!”

明天是話劇《屈原》首演的日子,來了很多右翼作家。郭沫若在跟周赫煊等人酬酢過後,當即又去驅逐其他朋友。未幾時,周赫煊也被團團包抄,作家們熱切的跟他會商《小王子》。

俄然間,一道春雷響起,窗戶外閃動著煞白的雷電。

安納德獵奇地問:“周先生,這部話劇講的是甚麼?”

“霹雷隆!”

吃過晚餐,周赫煊便帶著張樂怡、孟小冬和阮玲玉至此,身邊還跟著從印度過來交換的安納德。

魯迅剛開端與孫伏園乾係非常好,他在北平、西安、廈門、廣州各地馳驅,孫伏園都以門生的身份一起伴隨。直到孫伏園投奔了國黨改組派,兩人的友情才漸行漸遠。

接下來,《屈原》在國泰劇院連演17天,從早到晚,場場爆滿,旁觀人次將近30萬。並且,這部話劇垂垂從重慶傳到各地,所帶來的社會影響遠超《小王子》,不管是右派人士、自在人士,還是國黨那邊的愛國官員和將領,都紛繁表達了由衷的讚歎。

周赫煊扭頭看了看不遠處的孫伏園,暗自佩服此人的膽量。這出話劇就差冇指著老蔣的鼻子罵娘了,孫伏園竟然敢把腳本放在《中心日報》副刊上連載,頭真鐵啊!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