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弟子齊聲聽令,內心非常歡樂,他們所學知識終究能派上用處了。
王淵又問馬綸:“馬太守,臨清兵備道官員安在?”
李興指著火線說:“一處便是此地臨清,衛河與閘河交彙,上遊的黃河支流頗多。一旦黃河在河南決口,很輕易連綿數百裡淹過來!一處在更南的濟寧,濟寧比臨清被淹的次數更多。但是,臨清更輕易斷航,即怕大水又怕水災。”
其一,坐船順大運河南下,速率要快很多;第二,觀察山東臨清那邊的漕河環境。
王淵看著河麵上南來北往的船隻,舒了口氣說:“看來大水已退,漕河又通航了。”
“恰是!”王淵說道。
巡按河道禦史是甚麼鬼?
這年黃河決口,漕運官員率先遭殃,一共二十多人被罰俸,隻因漕糧延期三月不至。
必須獲得處所官員的支撐,因為王淵要占很多地盤,用來澇時泄洪和旱時儲水。
王淵回身對王文素、寶朝珍、寶朝相、鐘安等八位弟子說:“從明日起,兵分兩路。一起由我帶隊,一起由尚彬(王文素)帶隊,測量各處河道凹凸與水位深淺。用我傳授給你們的編製作圖,要標出等高線!”
隻要戶部承諾撥款,王淵就能直接在臨清領到糧食,好多漕船被堵在這裡還冇走呢。並且臨清有鈔關,平時收取無數商稅,關稅銀子拿來用便是。
賦稅都是現成的,乃至不須轉運。
“不忙。”王淵說道。
馬綸當即有了精力,挺直腰桿說:“此乃利國利民的大功德,鄙人自當大力互助,唯王學士馬首是瞻!”
“服從!”
李興說道:“本年黃河決口,導致臨清斷航將近兩月。眼看大水退去,但頓時又是枯水期,到時候漕運還得斷斷續續,本年都城的米價必定暴漲。若王學士能夠處理臨清的漕運題目,便是不去管黃河決口,也是莫大的一樁絕代奇功!”
“是。”寶朝珍特彆有乾勁。
王淵率眾從北京解纜,轉眼就到了臨清州。
挑動元末亂世的石人,便是黃河河工,在挖掘黃陵岡河道時挖出來的。而此次黃河決堤,也恰好是在黃陵岡!
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海拔天然冇法測量,隻能用三角函數測出各處的相對高程。
這貪汙成性的老寺人,竟然憂國憂民道:“現在黃河決口怕甚麼?就怕大水灌入山東,導致漕運斷絕,關乎社稷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