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稅都是現成的,乃至不須轉運。

自正德天子繼位以來,短短八年時候裡,僅黃陵岡就決口三次。

他們這群人都穿戴便服,在城門口,王淵拿出腰牌說:“翰林院侍讀學士、巡按河道禦史王淵在此,讓我上城樓一觀!”

王淵號令船工持續進步,來回察看將近半天,根基搞明白甚麼環境。

王淵看著河麵上南來北往的船隻,舒了口氣說:“看來大水已退,漕河又通航了。”

這年黃河決口,漕運官員率先遭殃,一共二十多人被罰俸,隻因漕糧延期三月不至。

王淵道:“馬太守,你也要籌辦賦稅,不能端賴戶部撥款。”

“為何如此?”王淵問道。

馬綸乃舉人出身,能當上知州,並且還是臨清知州,已經算非常短長了。而翰林院官員外放,除非把天子獲咎狠了,打底就是一個知州。

至於黃陵岡決口處,那位拜祭河伯的河道總督劉愷,正在將功贖罪搶修堤壩。朱厚照雖說要將其罷免,但好歹此人熟諳環境,須得減緩汛情以後再召返來。

見王淵還在察看水道,馬綸恭敬道:“王學士,光陰不早了,鄙人略備薄酒,不如先到州衙用膳?”

王淵又對同知和州判等官員說:“你們也有功績。”

守城軍將當即伴隨王淵登上城樓,同時派人去通報知州馬綸。

六十多歲的退休老寺人李興,也被王淵帶過來。

“是。”寶朝珍特彆有乾勁。

黃陵岡在河南開封以東,那邊決口,為何王淵帶人直奔山東呢?

(明天白日有事,返來又查了很多質料,缺的一章明天補上。)

王淵指著遠處河麵:“我要讓臨清在枯水季候也能通航,並且不怕碰到淺顯洪災。你本身想想吧,這事若能辦成,你作為處所主官幫助有功,該是多大的政績!”

眾弟子齊聲聽令,內心非常歡樂,他們所學知識終究能派上用處了。

挑動元末亂世的石人,便是黃河河工,在挖掘黃陵岡河道時挖出來的。而此次黃河決堤,也恰好是在黃陵岡!

“恰是!”王淵說道。

李興指著火線說:“一處便是此地臨清,衛河與閘河交彙,上遊的黃河支流頗多。一旦黃河在河南決口,很輕易連綿數百裡淹過來!一處在更南的濟寧,濟寧比臨清被淹的次數更多。但是,臨清更輕易斷航,即怕大水又怕水災。”

必須獲得處所官員的支撐,因為王淵要占很多地盤,用來澇時泄洪和旱時儲水。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