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禮經魁預定】[第1頁/共4頁]

硃卷呈上,王陽明與溫仁和抽簽分卷,批閱結束以後再把取中的卷子交給對方反覆閱卷。

王陽明的評價是:“經義貴平允,此作雖無甚獨特,取其平允罷了,錄之。”

能讓閱卷官茅塞頓開,如果不能被選為經魁,那另有哪個考生有此資格?

王淵的答卷隻能算優良,按理說,能排進前一百名就不錯了。他若被選為禮經魁,全憑把王陽明的講課內容搬到答捲上。

這段話,是《禮記大全》講明裡冇有的,也是前人冇有記敘的。出自王陽明連絡《朱子語類》,對《禮記》的深切瞭解,並且冇有給其他弟子講過,隻在王淵請講授問時隨口一提。

王陽明與溫仁和屬於《禮記》房考官,修改的滿是本經為《禮記》之舉人試卷。

溫仁和的考語則一如既往誇獎:“事親與事天,無外乎愛以敬。此作文旨如舊,然六合父母卻出新意,暗合朱子之語類,發人深省,令吾茅塞頓開。觀諸士子之作,無逾此篇者。當為此次《禮記》第一!”

彷彿冇有文章能入王陽明的法眼,每次都評價為“氣頗平順”、“取其平允”,偶爾還加個“無甚獨特”、“無甚出彩”。他對進士文章的要求也不高,能寫得平順,把事理講通便能夠了。

王陽明隻在出題宴時喝了一場,隨即就一向咳嗽(裝的)。舊友知他有肺病,也不敢多勸,終究逃過喝酒的苦差事。

到了仲春二十五這天,各房把批好的硃卷全數呈上,提調官也把考生的墨卷送來。

不過他也不敢肯定,因為朝廷對會試文章有規定,必須寫得儉樸簡練,不得用冷僻字、不得賣花俏,以是大師寫出來的都差未幾。

作為本次會試的同考官,王陽明已經住進貢院好幾天。

號數對了,還要對比硃卷和墨卷的內容,一旦發明內容分歧,那就按作弊來棄置不管――如果是謄卷官抄錯的,那考生隻能自認不利。這類環境很少產生,因為謄抄階段就需幾次比對,但也偶爾有考生躺著中槍。

直至王陽明閱到王淵的第三道《禮記》題,臉上俄然閃現出古怪笑容。

王陽明點頭笑了笑,提筆寫出考語:“事婚事天,闡揚透辟。此作文氣平允,當錄之。”

主考官和副考官,根本來不及細心閱卷,大部分時候都花在追認房官送卷的相乾手續上。他們的職責不是取最好的卷子,而是肯定取中的卷子不出錯,一旦出錯就前程儘毀。

而溫仁和的考語則是:“認理真而措詞不拘不泛,論據詳而大旨符合傳注,行文周到而次第轉承無隙,此題作者當為道學高深之輩也。”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