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仲夏紀第五[第2頁/共4頁]

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踐伐之。販子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於江南。乃為《三象》,以嘉其德。

夫音亦有適:太巨則誌蕩,以蕩聽巨則耳不容,不容則橫塞,橫塞則振;太小則誌嫌,以嫌聽小則耳不充,不充則不詹,不詹則窕;太清則誌危,以危聽清則耳溪極,溪極則不鑒,不鑒則竭;太濁則誌下,以下聽濁則耳不收,不收則不特,不特則怒。故太巨、太小、太清、太濁,皆非適也。

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溪穀之音以歌,乃以麋<革各>置缶而鼓之,乃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乃至舞百獸。瞽叟乃拌五絃之瑟,作覺得十五絃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

四曰:耳之情慾聲,心不樂,五音在前弗聽;目之情慾色,心弗樂,五色在前弗視;鼻之情慾芬香,心弗樂,芬香在前弗嗅;口之情慾滋味,心弗樂,五味在前弗食。欲之者,耳目鼻口也;樂之弗樂者,心也。心必戰役然後樂。心必樂,然後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樂之務在於和心,和心在於行適。

禹立,勤奮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決梗阻,鑿龍門,降通漻水以導河,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以利黔黎。於是命皋陶作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

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處必揜,身欲靜無躁,止聲色,無或進,薄滋味,無致和,退嗜慾,放心氣,百官靜,事無刑,以定晏陰之所成。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堇榮。

凡樂,六合之和,陰陽之調也。始生人者,天也人,無事焉。天令人有欲,人弗得不求;天令人有惡,人弗得不辟。欲與惡,所受於天也,人不得與焉,不成變,不成易。世之學者,有非樂者矣,安由出哉?

是月也,天子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令民無刈藍以染,無燒炭,無暴布,門閭無閉,關市無索;挺重囚,益其食,遊牝彆其群,則縶騰駒,班馬正。

二曰: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一。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竄改,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渾渾沌沌,離則複合,合則複離,是謂天常。六合車輪,終則複始,極則複反,莫不鹹當。日月星鬥,或疾或徐,日月分歧,以儘其行。四期間興,或暑或寒,或短或長,或柔或剛。萬物所出,造於太一,化於陰陽。抽芽始震,凝氵寒以形。形體有處,莫不有聲。聲出於和,和出於適。和適先王定樂,由此而生。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