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孟夏紀第四[第3頁/共4頁]

行之是令,而甘霖至三旬。孟夏行秋令,則苦雨數來,五穀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則草木早枯,後乃大水,敗其城郭;行春令,則蟲蝗為敗,暴風來格,秀草不實。

凡學,必務進業,心則無營。疾諷誦,謹司聞,觀歡愉,問書意,順耳目,不逆誌,退思慮,求所謂,時辨說,以論道,不苟辨,必中法,得之無矜,失之無慚,必反其本。

生則謹養,謹養之道,養心為貴;死則敬祭,敬祭之術,時節為務。此以是尊師也。治唐圃,疾灌浸,務種樹;織葩屨,結罝網,捆蒲葦;之郊野,力耕耘,事五穀;如山林,入川澤,取魚鱉,求鳥獸。此以是尊師也。視輿馬,慎駕馭;適衣服,務輕暖;臨飲食,必蠲潔;善調和,務甘肥;必恭敬,和色彩,審詞令;疾趨翔,必嚴厲。此以是尊師也。

曾子曰:“君子行於門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師者可知也。夫無父而無師者,餘若夫何哉!”此言事師之猶事父也。曾點使曾參,過期而不至,人皆見曾點曰:“無乃畏邪?”曾點曰:“彼雖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於匡,顏淵後,孔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顏回之於孔子也,猶曾參之事父也。古之賢者與,其尊師若此,故師儘智竭道以教。

二曰:先王之教,莫榮於孝,莫顯於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願也。但是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願,此生於不知理義。不知理義,生於不學。學者師達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賢人。賢人之地點,則天下理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非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故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於道。其人苟可,其事無不成。所求儘得,所欲儘成,此生於得賢人。賢人生於疾學。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流者,未之嘗有也。疾學在於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師者不化;自大者不聽,卑師者不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而以強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乎?學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惡濡也。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