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有始覽第一[第2頁/共6頁]

邾之故法,為甲裳以帛。公息忌謂邾君曰:“不若以組。凡甲之所覺得固者,以滿竅也。今竅滿矣,而任力者半耳。且組則不然,竅滿則儘任力矣。”邾君覺得然,曰:“將何以是得組也?”公息忌對曰:“上用之則民為之矣。”邾君曰:“善。”命令,令官為甲必以組。公息忌知說之行也,因令其家皆為組。人有傷之者曰:“公息忌之以是欲用組者,其家多為組也。”邾君不說,於是覆命令,令官為甲無以組。此邾君之有所尤也。為甲以組而便,公息忌雖多為組,何傷也?以組不便,公息忌雖有為組,亦何益也?為組與不為組,不敷以累公息忌之說,用組之心,不成不察也。

何謂九山?會稽、太山、王屋、首山、太華、岐山、太行、羊腸、孟門。何謂九塞?大汾、冥阨、荊阮、方城、殽、井陘、令疵、句注、居庸。

謹聽

夫堯惡得賢天下而試舜?舜惡得賢天下而試禹?斷之於耳罷了矣。耳之能夠斷也,反性命之情也。今夫惑者,非知反性命之情,其次非知觀於五帝三王之以是成也,則奚自知其世之不成也?奚自知其身之不逮也?太上知之,其次知其不知。不知則問,不能則學。《周箴》曰:“夫自念斯學,德未暮。”學賢問,三代之以是昌也。不知而自發得知,百禍之宗也。名不徒立,功不自成,國不虛存,必有賢者。賢者之道,牟而難知,妙而難見。故見賢者而不聳,則不惕於心。不惕於心,則知之不深。不深知賢者之所言,不祥莫大焉。

六曰:嘗試觀上古記,三王之佐,其名無不榮者,實在無不安者,功大也。《詩》雲:“有唵淒淒,興雲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實也,與三王之佐同,而其名無不辱者,實在無不危者,無公故也。皆患其身不貴於國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貴於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國之不大也。此以是欲榮而愈辱,欲安而益危。安危榮辱之本在於主,主之本在於宗廟,宗廟之本在於民,民之治亂在於有司。《易》曰:“複自道,何其咎,吉。”以言本無異,則動卒有喜。今處官則荒亂,臨財則貪得,列近則持諫,將眾則罷怯,以此厚望於主,豈不難哉!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