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孟冬紀第十[第2頁/共5頁]

今以百金與摶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摶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品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

五員亡,荊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鄭曰:“蓋是國也,地險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敷與舉。”去鄭而之許,見許公而問所之。許公不該,東南向而唾。五員載拜受賜,曰:“知所之矣。”因如吳。過於荊,至江上,欲涉,見一丈人,刺劃子,方將漁,從而請焉。丈人度之,絕江。問其名族,則不肯告,解其劍以予丈人,曰:“此令媛之劍也,願獻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荊國之法,得五員者,爵執圭,祿萬簷,金千鎰。昔者子胥過,吾猶不取,今我何故子之令媛劍為乎?”五員過於吳,令人求之江上,則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六合至大矣,至眾矣,將奚不有為也?而無覺得。為矣,而無覺得之。名不成得而聞,身不成得而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湯見祝網者,置四周,其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吾網。”湯曰:“嘻!儘之矣。非桀,其孰為此也?”湯收其三麵,置其一麵,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網罟,今之人學紓。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漢南之國聞之曰:“湯之德及禽獸矣。”四十國歸之。人置四周,一定得鳥;湯去其三麵,置其一麵,以網其四十國,非徒網鳥也。

節喪

安死

古之人貴能射也,以長幼養老也。今之人貴能射也,以攻戰劫奪也。其細者以劫弱暴寡也,以遏奪為務也。仁人之得飴,以養疾侍老也。蹠與企足得飴,以開閉取楗也。

二曰:審知生,賢人之要也;審知死,賢人之極也。知生也者,不以害生,攝生之謂也;知死也者,不以害死,安死之謂也。此二者,賢人之所獨決也。

周文王令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聞於文王,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無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國者,一國之主也。今我非其主也?”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天下聞之曰:“文王賢矣!澤及髊骨,又況於人乎?”或得寶以危其國,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賢人於物也無不材。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