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章 英雄折衝[第1頁/共3頁]

“實在,”他眉頭緊蹙,“作奸不法者,就算強行遣返,亦不能說是朝廷‘卸磨殺驢、過河拆橋’――功是功,過是過!功,朝廷已經庸酬過了――既如此,過,朝廷就不能不聞不問!實在,某些散兵遊勇之所做所為,其應被之刑,又何止於‘強行遣返’?”

關卓凡一邊轉著動機,一邊沉吟著說道:“洪楊亂平,彭雪琴高蹈之意甚堅;彆的,他的脾氣,照他本身的說法,善於軍旅,短於民政……這也罷了,關頭是,彼時兩江的局麵,除了滌翁,天底下那裡另有第二小我清算的來?”

“真不是謙善,”關卓凡微微搖了點頭,“我做上海知縣的時候,奉旨決囚,‘批紅’的文書到了,下頭的各種籌辦工夫做了,犯人也提上堂來,驗明正身了,但是,臨到了了,就差我在犯人犯法標子上硃筆一拖了,我卻如何也下不去這個手!成果,前前後後,攏共壓了7、八名理應問斬的人犯,也算笑話一樁!”

雪琴是彭玉麟的字,沅甫是曾國荃的字。

想清楚這一層,曾國藩就曉得本身應當擺出甚麼樣的姿勢了。

前頭說“小慈乃大慈之敵”,背麵說“不辨是非、倒置吵嘴”,這,有冇有甚麼特彆的意義在呢?

*

軒親王和齊明堂的這番境遇,比他“拖紅”一事,聞名的多了,提及此事,冇有人不讚歎軒親王胸懷寬廣、折節下士的,那裡會往“心浮氣躁”、“不耐繁钜”上頭扯?

彭玉麟攻訐曾國荃於先,痛劾黃翼升於後,將曾國藩覺得湘係長城的長江海軍的治權,拱手讓於朝廷,曾、彭二人雖同為湘係大佬,但相互的心結,實在極深,他俄然在這裡抑己揚彭,所為何來?

但是,曾國藩留意的,倒不是甚麼倒是“心浮氣躁”、“不耐繁钜”,而是“不辨是非、倒置吵嘴”八字。

“我不是背後論人短長,”關卓凡淺笑說道,“但是,既占了‘不耐繁钜’四字,這個處所官,就不大好做了――我就是個‘不耐繁钜’的,先做過幾天上海知縣,後做過幾天江蘇巡撫,成果,都在任上鬨出過大笑話,哈哈!”

“哎――忸捏!”關卓凡擺了擺手,“還是劉鬆岩說的好,‘小慈乃大慈之敵’啊!”

彆的,貌似不經意的一句“滌翁天然是奉詔進京,入值中樞”,也叫曾國藩非常難堪――彷彿他揚彭抑己,是因為對於未能入值中樞,有所牢騷似的?

劉鬆岩即劉郇膏,目下之浙江巡撫,彼時,還隻是關知縣的一個幕僚。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