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王府密室[第1頁/共4頁]

關卓凡心想,恭王是有明旨賞了雙俸的,不過要保持如許的場麵,那可不是一兩份俸祿的事情。

這當然是一句氣話。恭王的惱火,不獨是倭仁一向以來的態度,並且是發源於他最新的一道奏摺,以為同文館“招考天文算門生員,入館學習”的做法,甚為荒唐,請罷前議。而倭仁用的來由,則是以我中國之大,何患無才,即便是天文算學,也必有精其術者,隨便找幾個來就是了,何必向同文館中的洋人去學習?

關卓凡心想,這兩件究竟在是一件,都是發源於光複江寧以後,湘軍的大掠。不過在恭王麵前,不必像昨日陛見時說話那樣謹慎,一來是親信的身份。二來是私宅獨對,不像殿堂之上那樣耳目浩繁。三來是恭王對政事的熟稔,猶勝於兩宮太後,如果一味地虛與委蛇,被他聽出來了,反為不美。

“既然說何患無才,那麼無妨下一道旨意,請他倭中堂保舉幾個精通天文算學的人纔好了。他是講理學的人,講究誠懇不欺,言必由衷,如果這一下保舉不出來,敢說於心無愧乎?旁的事想必也不美意義再說甚麼了。”關卓凡說道,“如果如許還不成,仍覺得洋人的事情好辦得很,那乾脆像王爺所說的,請他白叟家到總理衙門兼一個大臣,親身來辦就是了!”

“王爺,我說句不入耳的話。吉字大營的一口氣,全吊在江寧城上,江寧活著,他們就活著,江寧一死。他們也就死了。”

由此開端說洋務的事情。關卓凡的辯才極健,完整不藏拙,把他在江蘇已創辦和擬創辦的諸多事件,一項一項,仔細心細地跟恭王陳述了一遍,除了產業園和自貿區略過不提,其他從鑄幣到廣方言館,無一遺漏。

“先說說江寧的事吧,”恭王跟慈禧一樣,都把江寧放在極首要的位置上,“曾國藩已經上奏,要求裁撤湘軍,同時也要替曾國荃開缺回籍。你是從江寧返來的,這兩件事,你如何看?”

“嗻!”

“王爺,”關卓凡從靴頁子裡取出一個封包,隔桌遞了疇昔,“府裡開支浩大,這是我的一點孝心,請王爺賞收。”

“嗐,這不就是同文館的門路?如果同文館的辦理,也能如許順利,那該有多好!”

這個彆例,聽上去匪夷所思,但是細細想一想,竟是毫無馬腳。

“逸軒,許庚身從上海返來跟我說,你要在江蘇練一支新軍?”

“儘當得起了。”恭王感慨地說道。飯已經吃得差未幾了,他掂起一片哈密瓜漸漸嚼著,要問他最體貼的那件事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