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卓凡見他如許,倒覺於心不忍,搶在慈禧發作之前,先開了口。
“太後說得極是。”關卓凡笑著說,“成記報館的主編,天然大怒,親身跑到電報局去,發一條電報,責問自家的阿誰訊息員。因為要省字數,以是一共隻寫了十個字,一時在香港傳為笑談。”
“是,太後聖明,培養一個電報員,殊為不易。”
“這就比如是懸絲診脈,尺寸關三脈上的動靜,能從絲線上傳過來。”關卓凡自作聰明地說道,“電報也是一樣,這頭有點甚麼動靜,那一頭就聞聲了,是以即是轉眼即至。”
比及大師謝過恩,開端吃了,就看出來慈禧的這個主張確切好。如許的場合,形同家宴,不但不必像垂簾那樣。有紗幔掩蔽。並且說話也不必像奏對那樣古板。要活絡很多。
“哦?”慈禧驚奇地揚了揚眉毛,“實在多聽聽,也就懂了。不過你軍務繁忙,約莫也冇甚麼閒的時候,能夠用來聽戲。又或者上海本地的人,不如何聽戲。”
她峨眉悄悄一挑的神情,關卓凡看在眼裡,心想兩年冇見,她的容色倒是未曾略減。
“正因為電報高貴,以是發報的時候,大師都格外考慮字數,”關卓凡笑道,“香港有一個‘報館’,專門印訊息紙的,為了惜字如金的原因,還鬨出過一樁笑話。”
關卓凡心說,疇前臣在電視裡,倒也曾聽過幾句,除此以外,再也休提。
“對了,”慈禧抓住了這個話頭,開端契入閒事,“關卓凡,你說電報這個東西,究竟是如何一個事理呢?比方上海到姑蘇,兩百裡地,為甚麼銅線一架,便能夠轉眼即至?”
“你在上海的時候,可也聽戲啊?”
“哎喲,肚子都笑疼了!”慈安太後一邊擦拭著笑出來的眼淚,一邊由宮女替她在身上揉著,“好久冇有這麼痛痛快快地笑上一場了。”
“哦?他是如何寫的呢?”
由此開端談起電報的各種,等說到免費的時候,關卓凡報出來是每一個字,要收三兩銀子。慈禧和慈安,還冇感覺如何,中間的一名寺人,本來已經聽入了神,現在傳聞要三兩銀子才氣傳一個字,驚奇地“啊”了一聲。
“租界裡頭?”一向在管著小天子用飯的慈安太後,聽了這句話,抬開端來,“洋鬼子也聽戲?”
養心殿後的芳齋堂當中,公然遵循懿旨,在堂上和堂下都擺結案子,相距不到十步。